第二百二十四章司马赴关中(1 / 2)

汉中祖 周府 3708 字 2023-05-16

(地图在这句评论里,结合地图会更清楚

公元231年,魏帝曹叡太和五年,正月,关中,北原。

在大司马曹真病故之后,曹叡大惊失色,左将军张郃战死,大司马曹真病故,关中已无良将,速诏荆州都督司马懿赴洛阳,面谈后,升司马懿为大将军,假黄钺,任雍凉都督,以据西蜀。

而新上任的雍凉都督司马懿,火速赶赴关中之后,聚集众将,言一切按大司马曹真生前布置,并无变化。迫于时间紧急,司马懿连亲自治巡视关中重要隘口也没有时间,只能命各部军士严加守卫。

因为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司马懿紧急处理,那就是关中经历一年的兵戈、徭役、洪水之苦,关中百姓苦不堪言,田亩荒废,流民四起,从秦岭诸隘口奔逃原籍汉中郡者不下数千人。

并不是说战争之下民事比于兵事更为关键,而是司马懿非常笃定地认为,连续三年的大战,作为大国的曹魏受不了,那么小国的西蜀更不用说,况且凉州未平,加上时值冬季,大魏收缩兵力,坚守城池。诸葛亮这次不经过三年积蓄,难以面对接下来的长期攻防战。

故司马懿暂且放缓对军队的掌握,而是先处理民事,出动骑卒封锁秦岭诸隘,防止百姓奔逃,同时调配河东、冀州粮草救济关中百姓,命雍州刺史徐邈召集流民回原籍,以工代赈,修缮关中各地水渠,尽快让关中恢复生产。

而司马懿自己却召集关中各地官吏,视察多地水利,欲行军屯之策。

作为历史上知名的对手,不得不说司马懿与诸葛亮许多思想上是一样的,特别是军屯上。

担任老曹军司马的时候,他就上疏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出任荆豫二州都督之时,也让各郡县大举军屯,尽可能使当地驻军自给自足。

今至关中也不例外,将亲自视察水利,寻适宜军屯之地,以供关中大军所食,毕竟以关中一地,供养数万大军太过吃力。

关中水渠众多,知名者郑国渠、漕渠、龙首渠、白渠、成国渠,各渠作用大相径庭。

司马懿今天所行至的成国旧渠修建于西汉中期,渠首位于郿县东北,引渭水,东北流向,下经武功、槐里,至上林苑入蒙茏渠。

司马懿领着身后数十名关中官吏,走在岐山山顶眺望关中平原。

司马懿举着马鞭遥指西侧的郿县,朝着身后的众人说道:“诸位请看,我等从陈仓一路行来,其间田亩皆为旱田,甚是贫瘠,耕种者少。而至郿县有成国渠灌溉,水土皆宜,良田众多。”

说着,司马懿拿过关中地形图,指着上面的汧水到郿县之间,说道。

“关中之地西高而东低,故可引汧(音同千水为水源,将成国渠向西伸至陈仓附近,以汧水灌溉其间之地,可多得数千顷良田。我军将士可于此地军屯,可补府库之用,亦可随时支援诸隘口。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司马懿扩建成国渠所思已久,军屯已补国用只是最浅层的思考,真正的目的却是欲以此地为军事基地,向西或向南随时可以阻挡西蜀的入寇。

司马懿抵达洛阳面见曹叡时,得到曹真的遗疏‘防蜀之略’,司马懿西行路上阅读之后,深为感叹曹真思虑之深,对曹真提出的仿照西蜀汉中的防御策略深以为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