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毫不在意(1 / 2)

作为前朝的亡国之君,老母亲始终战战兢兢,这几十年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她总是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若是哪天一不小心说出几句过头话的话,或者是做出任何与身份不符的事儿,说不得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自古以来,这亡国之君就是新朝君臣的眼中钉肉中刺,无论表现的有多么恭顺,对方都不会放心,而是一定要找个借口“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老母亲历经风浪,政治上的风刀雪剑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了,为了保住母子二人的性命,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如临渊履薄一般,始终谨小慎微的过日子,永远不给对手找到“斩草除根”的借口。

其实,这母子二人原本可以过上更好一点的日子。

就算他们母子已不是前朝的太后和皇帝,至少还是蒙古的“贵人”。

在很久之前,蒙古的“娘家人”就曾经试图接济他们母子,但政治嗅觉过分敏锐的太后根本就不敢接受娘家人的救急:在没有官方允许情况下,不要说接受科尔沁蒙古的财物了,就算是私底下说几句话那都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私下沟通蒙古王公,这是意欲何为呀?

是不是还想借蒙古的兵恢复你们的大清国?是不是对大明王朝心怀不满?

任何一个罪名落在头上,甚至不需要具体的罪名,仅仅只是张启阳有了这样的想法起了这样的疑心,就一定会大祸临头。

这么多年以来,老母亲始终拒绝任何与“大清”“蒙古”有关的人接触,整日里深居简出,若无绝对之必要,几乎不会走出这个小小的院落。

开始的那几年,还能够变卖些家当过日子,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在不接受任何外部援助的情况下,没过多久就坐吃山空了。

万般无奈之下,昔日的顺治皇帝,福林,只能出去打打零工混碗饭吃。

皇帝出身的福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日子过的极是艰难。

好在他为人忠厚实在,渐渐的在熙顺布庄站稳了脚跟,并且学了一本裁减的手艺,在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之后,逐渐成为熙顺布庄的首席师傅。

福林早已改换了姓名,自称是姓林名顺,大家都喊他顺师傅。

在顺师傅看来,大清国已经灭亡几十年了,早就应该被淡忘。

而自己又不曾作恶,始终小心翼翼的活着,凭本事赚钱,吃的是体力饭过的是安稳日子,只要不招摇不惹事,就应该不会有什么灾祸降临了吧?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母子确实活的安安稳稳波澜不惊。

但是,在老母亲的心中,母子二人始终没有绝对的安全,最多只能算是暂时安全而已。

儿子的年纪确实已经超级大了,再不找个老婆的话,怕是要绝后了。

但是成亲这个事情,没有张启阳的允许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亡国之君,能苟全性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下场了,竟然还想着绵延子嗣,会不会引起张启阳的怀疑?

张启阳是不是会认为这母子二人还怀着复国之心?

“额娘实实的多虑了,张启阳哪里有那个闲工夫管这样的小事儿?”

“我儿可不敢这么想!”母亲确实有些神经质了,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刻意的压低嗓音,似乎随时都在提防“隔墙有耳”似的:“你觉得这是小事,那张启阳若是不这么认为呢?”

在老母亲的心目当中,身边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张启阳的耳目。

甚至连那个脸上有胎记的女子,都很有可能是张启阳的细作,就是为了试探一下这位顺师傅是不是还有复国之心。

她总是充满了浓重的危机感,对任何人都充满了怀疑和极度的警惕。

这是无数次血淋淋的政变锻炼出来的一种本能反应。

吃过了晚饭之后,昔日的皇太后躺在床上,如同往常一样睁着双眼,久久难以入眠。

自从做了张启阳的俘虏之后,她就从来没有睡过哪怕一个踏实觉,总是会想到很多很多。

福林的年纪确实太大了,绝对有必要缔结婚姻,要不然就真的要绝后了呢。

但这是不是张启阳对母子二人的一种试探呢?

贸然让福林和那个丑女成亲,说不得会招来泼天的灾祸,她绝对不敢那么做。

若是始终让福林打光棍,却又终究有些不甘心。

经过整整一夜的煎熬之后,大清国的这位皇太后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她决定做一个试探。

试探一下官府的态度。

第二日,这位白发如雪的前朝老太后,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来到了官衙:“大老爷在上,民妇之子欲婚,不知这婚书之事如何办理?”

虽说这男女婚事最讲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官府那边也是要登录在册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