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丝雀的记忆当中,这么多年以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老爷都可以勇往直前。
刚毅、果断,战无不胜,似乎在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
但是,这一次,金丝雀却很清楚的看到了张启阳的软弱和无力,他甚至清清楚楚的感觉到老爷已经老了,是真的老了。
再不复往日里那种果断刚强的坚毅,他总是目光空洞的呆坐着一言不发,偶尔发出一声长叹。
张启阳的手里还捏着军法处递上来的惩处方案,这份方案是参谋部拟定交给军法处确认过的,只要张启阳签字,就会有几百个人头落地。
沈从文等人做过什么他们自己很清楚,而且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隐瞒,更没有任何侥幸心理,他们甚至不想用一个比好的认罪态度来减轻自己的罪行,他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不符合规矩而已。
既然犯了军法,那就要接受应有的惩罚,这才是军人的作风。
他们用完全公正客观的态度给自己定了罪:死刑一百零六人,囚刑三百六十多人,撤职四百多人,涉及到参谋部、军情处、作战处、装备部等等几乎所有的军校直接下属机构,设置还牵扯到军法处自身的一些人。
至于具体执行的那六千多学生兵,按照规矩应该全部取消“学籍”,至于还会有什么具体的惩罚手段,军法处那边正在商议。
这次江南事变,与其说是参谋部的独走,还不如说军校体系对于张启阳的抗争。
作为一个完整闭合的体系,军校生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不想再受到任何人的牵绊,也不再是张启阳的工具,而是成为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团体了。
张启阳亲手培育出来的菁英们,已经羽翼渐丰,甚至已经具备了挑战张启阳的可能。
发动一场超大规模的清洗,将这些激进分子全都清洗出去,继续保持对军校的绝对掌控,张启阳还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仅仅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就算是干掉了沈从文他们那一批人,还会有更多的“张从文”“李从文”涌现出来,因为这不是某个人的思想出了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思想在朝着更加激进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产物。
如果是毅勇军中的营官们,比如说刘大牛、刘春生他们那一批人,完全可以用地盘、利益等等手段进行控制,但学生们不行。
这些学生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一个比一个的信仰更加坚定,他们毫不在意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了实现理想,为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大明王朝,可以不惜牺牲一切,甚至不惜把自己当做牺牲品。
如果以残酷手段进行清洗,固然可以实现更加牢固的掌控,但整个军校体系一定会元气大伤,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思想混乱。
若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必然又会进一步主张激进的情绪。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张启阳从来都没有面对过如此艰难的选择。
“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金丝雀深知此事的关系重大,很罕见的保持了沉默,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提出建议,她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但张启阳这么问了,她又不得不说点什么:“兹事体大,婢子不敢胡言。”
“我也只是随便问问,你就随便说说吧,未必我就会听你的。”
“以婢子看来,此事已对老爷构成重大威胁,我不是说沈从文他们想要背叛老爷,想必老爷也清楚,他们其实是很忠诚的。”
“这个我知道,你就直接说正题吧。”
“必须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太激进了,若不能及时遏制这个苗头,迟早会惹出更大的风波。”
学生们的忠诚度完全不用怀疑,只不过他们的效忠对象从来就不是张启阳这个人,而是这个民族。
从根本上来看,金丝雀的建议完全正确:对于这种事情,必须做出强力的反应,绝不能任凭他们这么干。
大不了就来一次大清洗,无论如何都要把军校牢牢的掌控在张启阳的手中。
张启阳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手腕,大清洗势在必行。
但张启阳却没有对金丝雀的建议表示任何肯定或者是否定的意思,而是说了一句毫不相干的话:“给我拿一面镜子过来。”
“镜子?什么镜子?”
“就是照人的那种镜子啊?”
望着镜子里的那个自己,看着已经泛白的两鬓,良久沉默不语。
第二日,当刚刚结束了晨训的参谋们来到参谋室的时候,才发现张启阳早已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张启阳的面前摆着昨天他曾经看过的那份计划书,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参谋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
张启阳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计划书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就起身离去了。
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这些参谋们,早已变成了一种绝对理智的人,几乎从不会受到任何情感因素的影响,当他们看到计划书上的字迹之时,却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那是张启阳的签名。
这就意味着这次行动得到了张启阳的同意,虽然是事后的同意!
“校长!”沈从文将身体挺的如同标枪一般笔直,双眼中喊着热泪行了个军礼:“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