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漂浮着灰白色的氢气球,小的如同筐、斗,大的则有一间房屋大小。
氢气球的下面,则是辛勤的农夫正在驱赶着耕牛,把已经用野火烧过的草木灰翻耕下去用来增加田地的肥沃程度。
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技术的氢气球和传统的耕作方式同时出现,并且以非常和谐的方式存在着。
就算正在耕田的乡亲们都不觉得在头顶的氢气球是个稀罕物件儿,对于连环十二庄的人们而言,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东西。
偏偏就有些过于顽皮的娃娃,正在追着天上的氢气球满世界乱跑,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悬浮在天上的东西多么稀奇,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他们经常看到的东西,早就见怪不怪了。
他们只是想在地上点起野火,希望可以用飞腾起来的火星子点燃天上的氢气球,也好欣赏到一场剧烈的爆炸场面。
这种异想天开的举动自然会招来大人们的一顿臭骂:“小王八蛋,敢在轻球子下面点火,不要命了?滚蛋,赶紧滚蛋。”
驱散了这些淘气包之后,几个农人熄灭了火焰,看都不看悬浮在空中的气球,就又赶着牛耕田去了。
连耕田的农夫和小孩子们都知道轻气遇火就炸,对于小吴庄一带的百姓而言,这是大家早就已经知道的常识。
大明朝百姓的脑袋顶上漂浮着氢气球,并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轻气”的基本属性,这幅局面确实太过于魔幻!
但这还不是最“魔幻”的,最魔幻的事情发生在新华军校内部。
学生们正在拽动丝线,将“轻气”球一一收回,然后摘下悬挂在氢气球下面的“温度计”,详细记录高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张启阳正在把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
现在的新华军校,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院校,而是一所综合性的学府,涵盖范围极其广泛。
“老爷,昨日您说的货币,婢子……我还不是很明白。”金丝雀提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用纸币代替金银,如何保证纸币不会快速贬值?”
钞票这种东西,对于大明朝的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陌生,钞的发行历史贯穿大明朝始终,但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大明朝的历史上,钞就是钞,钱就是铜钱,而每一次发行钞票都会迅速贬值,贬几十上百倍都是很常见的事儿,就算是以朝廷的信誉做保证也没有用。
每一次发钞的过程,都是朝廷对民间的一场掠夺,这就更加助长了钞的“废纸化”。
“纸钞不可滥发,必须以有一定的基础。”
“婢子早就知道这一点,纸钞和金银挂钩,但还是会贬值,上百倍的贬值。”
“纸钞需要和国民生产值挂钩。”
“婢子不懂,还望老爷指点。”
“好吧,趁着我现在有点时间,那就和你仔细的说说这事儿。”
张启阳正在给自己的婢女讲解最基本的金融理论,讲述货币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非常“魔幻”的情形。
“小燕儿又在发热了……”李安宁颇为惊慌的拿着一个“体温计”跑过来:“这丫头总是病恹恹的,我去找郎中。”
张启阳看了看“体温计”上的刻度,毫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是稍微有些发热而已,别总是这么大惊小怪,喝点姜糖水再捂一捂,发一身汗也就好了。”
小孩子们总是会有头疼脑热的时候,偶尔发烧完全属于正常情况,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也就只有过分溺爱孩子的李安宁才会这么惊慌。
自从“体温计”被发明出来之后,李安宁就把这玩意当做是一个宝贝,有事儿没事儿就给孩子测量一下体温,稍微出现一丁点的异常就会大惊小怪。
这“体温计”是新华军校装备部鼓捣出来的“新产品”,刚刚开始量产不久。
按照最开始的预计,年产量将达到十万支,而且一定会优先供应军队,尤其是正在阔尔喀打仗的最前线。
正在朝着天竺进发的军队太需要这个东西了。
然后就会分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办医馆。
先军用,再民用,然后才会商用。
既然是要商用,肯定要是赚钱的,每一支的批发价是,六百个钱。
一支小小的体温计的价格就等于几十斤糙米,这绝对是一个高到天上去的“出厂价”,但这玩意确实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就这还供不应求呢。
钱谦益采购了六千支,准备惠及朝鲜人民,当然钱谦益是不可能把这么紧俏的商品白白送给朝鲜人,而是一定会卖出一个更高的价码。
张三娃那边采购了两万支,至于他是要军用还是商用,张启阳没有问,张三娃也没有说。
按照张启阳的预计,小小的体温计肯定可以赚到一笔,而且是很大的一笔钱,但是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估计他的算盘会落空,至少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