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小孩不可以看的书(2 / 2)

但张启阳却从来都不提“打仗”这样的字眼儿,今天,校长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起“上战场”这三个字,立刻就激起了少年心中的热血。

在张启阳的反复思想灌输之下,他们知道这个时代究竟属于谁,也知道未来属于谁,他们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百战百胜天下最强的毅勇军,只不过是以往的光荣,是属于父兄那一辈的荣耀而不是属于他们。

从他们登上战争舞台的那一刻开始,全新的战争形式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讲接替自己的父兄,创造自己的未来,给这个时代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一个个慷慨激昂,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上都洋溢着热切的期待表情。

今天的例行操训让那个张启阳很满意,事实证明他亲自教导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军远比想象中更加合格,无论是思想还是民族意识,不管是战术素养还是整体实力,都接近甚至达到了最佳的理想状态,他们将以全所未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今儿个老爷的心情好像很不错呢。”金丝雀笑呵呵的送上一盏茶水:“这是从浙东送过来的新茶,老爷尝尝味道如何?”

“浙江就只给了点茶叶?应该不会吧?”

金丝雀抿嘴儿一笑:“当然不是只有茶叶,还有些丝绸,一万四千匹丝绸。”

不管是茶叶还是丝绸,都是浙江的潞王送过来的。

现在的张启阳手头很紧,不得不想办法筹集钱财,而浙江的潞王府就是他最大的债权人。

浙江的工商业本就发达,自从撬了朝廷的生意之后,潞王府已经主导了和红毛鬼的外贸生意。

仅仅只是丝绸一个项目,光是从红毛佛郎机人手里接下的订单就有近六十万匹之多。

张启阳又很“及时”的向潞王提供了一点“海外情报”,让他们知道了佛郎机人和英吉利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充分利用这些有效情报,潞王府在对外的大宗贸易当中狠狠的赚了一笔。

所以,当张启阳表示手头比较紧的时候,浙江方面马上有所表示。

作为宗室藩王,当然不能直接和张启阳这样的实权军头牵连过深,所以采用了一个遮脸的小手段:专门弄来一批茶叶和丝绸,委托李吴山在江南销售。

这种代销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利润,但所谓的代销,不过是一个说法而已,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东西就是白白送给张启阳的,只不过是为了规避朝廷的制度而已。

而这些丝绸、茶叶,原本是朝廷的“出口物资”,潞王挖了朝廷的墙角之后,就“出口转内销”,落到了张启阳的手中。

在整个封建时代,除了金银等贵金属之外,还有很多种其他的“硬通货”。

粮食、布匹、棉麻、盐糖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直接用来交易,还可以当做硬通货使用,尤其是在战争年间,这些东西比金银和朝廷发行的通宝还要硬。

虽然茶叶和丝绸比不得粮食、布匹那么硬,只能算做是二等通货。

但是,这玩意儿就可以拿出去直接交换,本身就是通货的一种,给东西也就相当于是给钱了。

当然,潞王的这些东西并不是白给的,还有一个比较隐晦的条件:作为浙江利益代言人的黄宏东虽然已位列尚书之职,而且是位高权重的兵部尚书,但影响力终究还是有些局限。

潞王希望张启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帮个小忙”,让黄尚书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尚书已经是高官了,再往上升的话……潞王的意思是在内阁里头塞人,塞一个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进去。

此番送过来的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菲,却不够买一个内阁成员的位置,仅仅只是定金罢了。

只要张启阳能在这个事情上有所“帮助”,浙江方面肯定还会有所表示。

在内阁里头塞人进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等到何时的时机,好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并不急于一时。

手头上有了钱,新华军校的学生兵也训练的有模有样,张启阳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做点别的事情了。

“那本书怎么样了?”

“初期刊印了四千册,已经按照老爷的吩咐分发都各地去了。”

“才四千册?怎么说得刊印一万册吧?再给我多印一些。”

“是,老爷。”

对于和书本有关的事情,李安宁毫无兴趣,但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老爷已经和姐姐为了此事说起过好几回了,终于唤起了银雀儿的好奇之心:“啥书啊?要一下子印那么多?”

“小孩子家,别问这种事儿?”张启阳哈哈大笑着说道:“免得你学坏了!”

“书不都是教人向善的么?又怎么会学坏?”

对于这个问题,张启阳只是哈哈大笑却不回答,金丝雀的脸色则显得有些尴尬:“莫问了,那不是什么好书,也没有什么圣人教诲。”

不仅要用武力对抗清廷,还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而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