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自古帝王皆为贼(1 / 2)

自古帝王皆贼也,这句话有道理,朱翊钧这几个月思考,他确实是大明最大的贼。

先说田地,这大明田地最多的就是他,光能耕种的田,就一百四十万亩,大明所有藩王,田地都没有他的多,还美其名曰:皇庄。

收入也是最多,江南四省每年八十六万两子粒银,加上各省进献,足足有一百多万两,这些皆出自于民。

对于太祖朱元璋,有人认为他对百姓好,实事求是说,他对自己的儿子最好。

王府最大,赐田最多,佣人最多,每年还有禄米,明初还有兵权。

当然,凡事多样性,明初要没有这么多藩王,大明江山也不会稳固,自安史之乱到明初,中原北方的百姓,没有汉人政权,几百年的动荡,这让华夏分为南北。

要是没有这些藩王,北方更没有人去,要是没有永乐皇帝,那么大明不能叫大明,而要叫南明。

百姓中的农民对开疆拓土是冷漠的,农民最关心的就是赋税,所以轻徭薄役的政策,受到农民欢迎。

开疆拓土就会有战争,当兵打仗只是农民不得不承担的责任,除了少部分可以升官发财,大部分农民都是有损失的,重者丢命,轻者伤残,甚至回家后娶不到女人,断子绝孙。

在史书上人们会歌颂汉武帝、唐太宗的开疆拓土,但是农民很少出现在史书上。

从孔子写第一部史书开始,《春秋》就很少记录整个社会的最多者。

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统一,华夏这片大地上的农民,一直遵循着尊卑有序的观念,他们祈求着风调雨顺,可以缴纳皇粮,维持自己的温饱,要是命好,甚至渴望当上小地主,他们服从着,服从地主、读书人、衙役、县令、知府、布政使、巡抚、六部、内阁,甚至当今的万历皇帝。

改朝换代对于农民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朝代,换了一个皇帝,他们依旧缴纳皇粮,他们依旧服从官吏。

所有人都知道清朝是一个混蛋朝代,可是农民只求安稳,这也是清朝灭亡后,很多农民不愿意剪掉辫子的原因。

自秦朝以后,历朝历代农民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大明,这里中原大地很少有动乱,也很少有战争。

可是现在百姓吃盐很贵。

到了卫辉府,万历皇帝朱翊钧再次换上布衣,他和三位藩王,还有张敬修等人,到卫辉府看看。

米价还可以,平均价格一两银子两石,大明一石米一百五十三斤,大明一斤五百九十四克,后世一百八十一斤。

一两银子三百六十二斤米,当然,这是脱壳的米,后世大米价格一斤三块,一千零八十六元。

卫辉府这里一斤盐要二钱银子,一两白银十六钱,八斤盐就要一两银子。

“嘉靖年一斤盐才三十文,这才多少年,盐价怎么这么高?”

掌柜是一个半大老头,他说:“你这后生一看就是不长出门,这盐价早就涨了,一两银子八百文,这几年盐价年年涨。”

“比嘉靖三十年,涨了三倍,现在银子要买嘉靖年的盐,能买三斤。”

“咱大明最盐便宜是什么时候?”

张敬修说:“正统年,两文钱一斤盐。”

这让后人情何以堪,人们嘲笑的堡宗,百姓吃盐最便宜。

“一户五口人,两个大人三个孩子,每年要吃三十五斤盐。”

朱翊钧算了算:“那么吃盐一年就要吃四两银子,百姓能吃的起吗?”

“吃不起能怎么办?”掌柜的没好气说:“我们卖盐利薄多销,都让盐商老爷赚去了。”

大明平均每人一年吃七斤盐,现在大明人口大约一亿五千万,这光卖盐,这大明一年就卖一亿三千一百二十五万两白银。

大明盐税一年才收一百多万两,一百税一左右,这盐商可真赚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