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不做英宗
“孔子没说过,孟子、颜子都没说过……”
海瑞手中拿着的,是一本本曾经被他奉为皋臬的《传习录》、《甘泉集》、《四书章句集注》。
“朱子也没有,阳明先生、甘泉先生,都没有说过。”
锡山是新法的试点,锡山也是天下郡县中走在最前面的。
身为锡山知县的海瑞看的最为清楚。
新法切切实实的让一批百姓富起来了。
在得知佃主腾田之前的那一刻,海瑞还坚信,新法就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德政。
“一边是好不容易抓到奔头的百姓,另一边是饥肠辘辘的佃农。”
“佥宪当真没有两全之法吗?”
“世间安得两全法?”
“去……去海外找粮,可行否?”海瑞愕然的看向宁玦。
宁玦却是摇了摇头。
“可行,但不是时候,那些商人不会就这么痛快的去出海。”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百姓抱着圣人典籍不变,朝廷变出花来又有何用?”
海瑞沉默了许久之后这才开口。
“今岁秋收亦为新法存亡之秋……海某愿与佥宪共保新法。”
“好。”
宁玦嘴上这么说,手上却是随手捡起了锡山县衙的大印盖在了一份公函之上。
“太子行辕那边,我来安排,宁某告辞。”
海瑞将宁玦一路送到了码头上。
也就在海瑞不在锡山县衙的这段时间,县衙的书吏也上前将海瑞案头的所有公文发出。
其中便夹杂了宁玦“替”海瑞发出的那道缉捕项元汴的公文。
项元汴握着半个松江缙绅的积蓄。
都不需要项元汴出手,那些将大半家产押在项元汴身上的缙绅就不会答应。
公函发至华亭,华亭县只跟项元汴知会了一声,旋即便另有一路人马直奔南京而去。
海瑞这样的七品知县,甚至都不需要惊动守备厅。
很快便有一队带着吏部司务厅公函的胥吏便来到了锡山县衙。
“敢问阁下可是海县尊?”
举着笔的海瑞登时便怔在了堂上。
“二位是……?”
“有科道言官弹劾海县尊戕害乡贤,致使乡民倒悬,司务厅依制着命县尊闲住锡山,以待协查,锡山县丞署理本县事。”
说罢那书吏便将吏部的公文递给了海瑞。
看到公文上的大印,海瑞“噌”的一下站起身来。
“海某何时发过这道令?!”
“二位上使,我有话要去吏部说,这令不是我签发……”
“海县尊,司务厅的公函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县尊听令便是,旁的事情我们会依次详查清楚。”
“等你们详查清楚了,朝廷的大事都已然误了!”
海瑞面色一沉,吏部的那书吏却是一拱手。
说罢那书吏拱手告辞,只留下南京来的那队胥吏将海瑞看管了起来。
看着公函上的字,海瑞这才反应过来。
宁玦压根就没打算让海瑞掺和进这件事,起码今年秋天不行。
江南的这个冬天,注定不好捱。
——
朝廷手头宽裕之后,作为两京的南京卫戍兵马也开始了整饬,从原有的振武营基础上扩编出了昭武、宣武二营。
待宁玦回到南京时,南京便已然露出了些许不对劲。
原本五城兵马司把守的各城城门,也相继换成了这三营精锐。
宫中的内侍也早就等在了都察院中。
直到看到宁玦,那小内侍这才松了口气。
“佥宪总算是回来了,您若是再不回来,奴婢便要找人去锡山找您了。”
那小内侍一开口,便猜到了大概,径自跟着内侍朝着宫中走去。
江南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得过朝廷的耳目。
前些时日还在“圣躬有德”的清宁宫已然变了模样。
不待宁玦走进清宁宫,麦福的声音便已然传了出来。
“殿下,陛下召您北返,您不走,既是不忠也是不孝啊!”
“锡山的木棉是怎么回事,扬州的兵丁又是怎么回事,你们连这些都不与孤说明白,孤怎么放心的走?!”
宁玦一入殿,这才发现高拱不知何时已然到了金陵,连杨慎这个“庶民”都被召进了宫。
这些时日在蓟州铸铜钱的高拱,脸都已经被炉火烤黑,只不过这一次高拱跟张居正都没有站在朱载壡这边,反而是再帮麦福说话。
见到宁玦回来,麦福好似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克终!你总算是回来了,陛下急召太子爷北返,太子迟迟不肯起驾,快来帮咱家劝劝殿下啊!”
嘴上这么说着,麦福却是在频频朝宁玦使着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