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姑望着病榻之上面白如纸、气若游丝的丈夫,抓着他冰凉的双手,心中悲伤难抑,伏在榻边便痛哭起来。
一旁站立的几位羽林营副将更不知如何安慰,于是也都只能在一旁叹气,说起来,要是没有夏侯玄,他们羽林营只怕还是继续在洛阳城过着那尸位素餐、为人不齿的日子,如今能够扬名立万、一雪前耻,他们的这位新长官是出了大力气,花费了大心血的。如今,望着病榻之上奄奄一息的主将,他们同样心中也十分不好受。
听说那箭毒的解药还在那鲜卑附义王轲比能手中,只盼秦朗将军能够早日与他们周旋,拿到解药,几位羽林营的百人将也已经商量好了,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他们就带上所有兄弟,去闯一闯那漠南鲜卑王廷,就是强抢,他们也要把解药抢出来,为主将解毒!
――
清晨时分,骁骑将军秦朗便率领着他的八名骁骑亲兵,与朝廷信使一同驰出了晋阳城,朝着北面大漠而去。
说起这鲜卑一族,乃是东胡别种也。注一:鲜卑源于东胡是最广泛的说法。《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说鲜卑就是东胡的余部。晋代王沈编纂的《魏书》与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史籍也提到,鲜卑与东胡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史记索隐》引东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
鲜卑一族最早兴起于辽东以北的大兴安岭一带。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接着便分为了两部,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自己族名,形成了日后的乌桓族和鲜卑族。两组虽然得以保全部众,但自被冒顿单于大败以后,两族便一直受着匈奴族的奴役,再也难以翻身。
由于鲜卑、乌桓同祖同源,又与匈奴接壤,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两族极其相似。
后来由于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这个新族群才被中原的大汉王朝所知。
汉末之际,匈奴分裂弱化后,鲜卑族终于得以摆脱其控制,并进一步繁衍生息,并逐渐成为了北方大漠的大族。再后来,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均大败匈奴,因此得以名扬天下。
后来,北匈奴受到大汉和南匈奴的两面打击,只能被迫迁往极西之地的泰西注二:古时古人认为西海之西,尚有极西之地,名为泰西。,鲜卑族于是趁机占据了蒙古草原,成为了大漠之上的王者,得以彻底称雄北域。
到了大汗檀石槐治下之时,鲜卑一族的力量算是达到了极盛。
大汗檀石槐分鲜卑领土为三部分,各部均有一能力出众的大人统领,领土东起辽东、西到敦煌,已然极其广袤。
英雄一世的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连继承了大漠,不过这和连乃是一个贪婪而又无能的家伙,在他的倒行逆施之下,好不容易强盛起来的鲜卑一族又转而分裂,代郡以西的鲜卑小部落纷纷都自立了渠帅首领,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就是鼎鼎大名的索头部拓拔鲜卑。
大汉灵帝末年,大汗和连在抄掠大汉边境时被汉军射死,因此鲜卑一族国内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混乱。
经过几年混战后,早已与鲜卑主部落分离的、代郡以东的东部鲜卑又再次分为三小部。一分再分之下,分出了三个小部落,这三个小部落,就是步度根部落,轲比能部落以及素利、弥加、阙机三人的部落。
此三个小部落比起之前檀石槐极盛之时的鲜卑大部落,虽然小了许多,但细究其势力,每一部落依旧控弦十数万铁骑部众,实在是不可小觑。
再后来,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率领虎豹骑平定了乌桓一族,步度根与轲比能二部畏惧武皇帝,因此主动通过护乌桓校尉阎柔向朝廷进献贡品、纳表称臣,明面上臣服中原,实际上则暗中积蓄力量,打算日后一鸣惊人。
当年太祖武皇帝西征关中,与马超交战之时,田银趁机在河间反叛作乱,轲比能还专程率领了三千多名鲜卑骑兵跟随大魏护乌桓校尉阎柔击败了田银,协助大魏平定了叛乱。因此武皇帝一直对鲜卑部落戒心不深。
但是,后来代郡乌桓反叛朝廷,轲比能反复无常,却又帮助乌桓一族在魏国边境抢掠百姓、为虎作伥,这就彻底激怒了大魏这个已然成型的中原霸主。
而后,太祖武皇帝便派遣他的三子、鄢陵侯公子曹彰为帅、使夏侯尚为参军副帅,出兵北伐乌桓与鲜卑,暗助乌桓的轲比能大败之后,只得逃奔塞外,不久后他又主动向朝廷贡献礼品,大魏以为此次其真心归附,便不再赶尽杀绝。
总之,虽然与鲜卑打了不少回仗,大魏这个中原霸主并不畏惧鲜卑这个强邻,但大魏并没有选择与鲜卑一族以硬碰硬,还是选择以安抚怀柔为主,魏国采取此等外交策略之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天下三分、尚未凝一,中原混战,天下大乱,鼎足之势,以及各方势力的牵制,使大魏无暇在短期之内从根本上拔除北方鲜卑这个棘手的毒刺。
但是即便如此,大魏对北方民族以安抚为主的怀柔之策,还是让乌桓、鲜卑、匈奴残部各族都受到了不少的恩惠,更是化解了不少边境的战乱与兵灾,因此此策倒也不能说是委曲求全的软弱之举。
只不过这个漠南首领轲比能,实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即便受过大魏附义王之高爵、屡败屡战,也不愿意就此甘心臣服于魏国,只不过此次由他一手挑起的大战,再一次以失败告终了。
――
鲜卑王廷大帐,终于到了。
秦朗与身后十数骑来不及仔细观察这北方第一大族部落雄伟壮观的王廷建筑,便匆匆下了马,朝着那所有帐篷里面最大的绣金王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