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将军庙堂论国策、何平叔殿上驳群臣(1 / 2)

魏卿 昱桓公 4067 字 11个月前

说起本朝这些以司马家为首的河北世家大族,他们的威望与特权由来已久。

前朝光武帝征战天下之时,就受到过这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

久而久之,这种世家与皇权相互帮扶、相互制衡的局面,似乎渐渐成了一种谁也无法轻易撼动的定则。即便后来光武帝刘秀及其后世帝王再怎么极力强化皇权,却自始至终从来没有真正的动过这些地方大族。

一些河北豪族,如陈家、袁家、杨家、卢家,他们的家族几乎世世代代都有显贵之人。就比如曾经的北方世族领袖袁家,一连三四代人,每一代都有家族子弟位列三公,比如当年盛极一时、称霸河北的袁绍,就曾号称“四世三公、威名满天下。”

这些大族一直都有着极深的影响力,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他们的势力自然也是盘根错节。

司马家,便是这些大族之中的一个。

司马家族,在前朝汉时并没有能够脱颖而出。但到了如今,在家主司马懿的经营之下,司马家已然隐隐成为了河北诸多大氏族的领袖。

即便他如今已被大将军曹爽架空,但其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却依旧难以磨灭。

到了本朝,武皇帝曹操、文皇帝曹丕以及明皇帝曹叡三代君王,对这些大族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

武帝曹操的出身与这些大族相比,本来就比较寒酸,因为前朝的大宦官曹腾抱养了他的父亲曹嵩,曹家在成功打入上层世族圈子之前,一直都被世家大族所鄙夷。

武皇帝的手段,是拉拢包括自家亲属、青徐豪霸等部分三四流的氏族,来制衡那些并不如何心服的上流氏族;同时,他也打垮了一部分彻底不愿服从自己的世家门阀。

统一北方后,武皇帝大力推广屯田制,直接与上流氏族争夺土地与人力,不仅如此,武皇帝还提出了“任人唯贤”的方针,来为为国家选拔人才。

“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便是太祖在其求贤令中所说的话,只要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无论其出身如何,名气好坏,武皇帝都会不拘一格的全部录用。

比如于禁、张辽、张郃、乐进、徐晃这些本朝最为出名的外姓大将,就没有一位出自世家大族,反而全是出身行伍的寒门。

此时,选举大权牢牢把握在武皇帝手中,并没有让这些世族们进一步坐大。

那些世族所谓的“仁”、“孝”等标准,无非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用来提拔门生党羽的工具而已。

而武帝则以“任人唯才”的方法,则非常明显的弱化了他们的特权。

到了晚年,赤壁一战后,武皇帝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一统天下,于是便开始着手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也终于开始向这些世家大族妥协。但武皇帝在举贤任能的同时,还是征辟了不少世族名士。

在最后一次举贤令中,他更是以“慎德”与“兴功”并举,重新将部分选举大权交还到了氏族手中。

文皇帝代汉建魏,更加需要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他进一步采纳了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再次将选举大权彻底交到了世族中正官手中,企图以此来换取这些世族对曹氏的忠心。

此时的世族,俨然再次有了东山再起之气象。

明皇帝曹叡登基以后,转而以巧妙的手段,让手下四名辅政大臣互相制衡,以求宗室与世族权力保持平衡。

只可惜不久以后,两代大司马曹休与曹真便相继去世了,世族的权力也再次失去了制约。

虽然明帝临终之际,想要启用燕王曹宇、曹肇、夏侯献等宗室来辅政顾命,制衡世族,但这个想法最终还是因为刘放、孙资、司马懿三人的破坏而流产了。

到了如今,大将军曹爽虽然极力打压了以司马氏为首的世族,但地方选举任免之权,依旧把控在这些世族手中。

因此,曹爽与夏侯玄等人才觉得,是时候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制,来将选官用人的大权收回中央了。

——————————

式乾殿内。

十四岁的皇帝曹芳正端坐案前,凝神倾耳听着大将军曹爽的改制想法。

曹爽侃侃而谈,自前朝历代开始,一直讲到了武皇帝、文皇帝,还有先帝之时,甚至连当今的局面都给曹芳仔细分析了一遍。

曹芳也是越听越激动,他一边凝神听着曹爽的改制细则,一边摩拳擦掌,心中更是跃跃欲试。

毕竟,此次改制如若能够功成,那对大魏来说,绝对是一件泽被万代的益事。

世族专选举,此弊病自汉代孝廉察举制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如今的九品中正制,如果自己能够一举革除此弊政,那绝对会成为大魏一代明君,建立起一番不亚于本朝三祖的功业!

曹芳听了曹爽的想法以后,兴奋异常,他举起酒樽站起身来说道:

“大将军方才所言改制一事,朕听进去了,而且朕已经决定了,要与叔父一道,共进退,行新法,建立万世不拔之基!”

曹爽见有皇帝支持,同样十分兴奋,他躬身行礼道:

“陛下圣明!”

“来,叔父,咱们满饮此杯,预祝改制顺利功成,也祝我大魏福泽绵长!”

“臣定会竭力辅弼陛下!”

满心欢喜、踌躇满志的曹爽举起了案上酒樽,与皇帝曹芳一同一饮而尽。

“叔父放心,少时朝会,朕定会大力支持叔父的改制之议。”

“多谢陛下,臣即便粉身碎骨,也一定会竭力将改制推行到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