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的年末,由长坂城运出来的水泥,也终于运送到了隘口前线。
魏延随之用这些水泥,在隘口处建造起了一座关城。
为了吉利,这座新关城魏延为之命名为得胜关。
而曹彰见到魏延居然开始在隘口处建关城,心中明白魏延这是要与自己打持久战了。他便领着两万骑兵也不死守在隘口前了,退回到了许昌城内防守。
反正只要魏延胆敢领兵出这隘口来攻许昌,曹彰就有信心再次将魏延赶回去。
这年代,在北方平原上,骑兵面对步兵,就是这么豪横。
之前曹操也就是非要来到水网密布的荆楚之地,舍己之长地与刘备、孙吴打水战,或与魏延打攻城战,才导致接连失败的。
如果当初是在这北方平原上纵马打野战,其实十个刘备孙权加上魏延都不可能是曹操对手。
当然,这世上也没有什么后悔药吃,曹操败了就是败了,最多曹营一方的将领们吸取教训,以后都尽量不与南人打水战,或者打攻城战好了。
曹彰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见到魏延一开始建城,就立刻退回了许昌。
……
话说魏延见到曹彰退却,他在经过一番准备后,却是又重新兵出隘口,往许昌进发。
原来在这些时日里,魏延冥思苦想古今中外所记载的步兵应对骑兵之法,还真的教他想到了一法。
这方法就是长矛兵列方阵,弓弩手在方阵中央射击的马其顿长枪方阵法。
因此这次魏延准备了两万根十米长的长矛,就是要去验证一下这个传说中能够让步兵克制骑兵的马其顿长枪方阵靠不靠谱。
只是当走到许昌城外,魏延指挥着这五万按照马其顿长枪方阵列阵的士兵,再次与曹彰的两万骑兵交手之后,魏延就发现这马其顿长枪方阵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这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方骑兵在外围游而不击的话,这马其顿长枪方阵仍然拿骑兵没辙。
且因为这马其顿长枪方阵所使用的长枪每根都长达十米多,士兵们长时间戒备地举着,会快速消耗掉自身体力。
如此一来,对方的骑兵可以在远处轻松悠闲地徘徊寻找战机,自己这边的士兵却要一直奋力举着长达十米的长枪戒备……
这仗还怎么打?
于是趁着自己一方的士兵们还没有精疲力尽,魏延就不得不赶紧又下令往回撤。
曹彰率领两万骑兵随后不断骚扰追击,导致魏延这五万士兵强撑着快退回到得胜关前之际,就出现了要不支溃败的迹象。
这危急时刻,幸亏前去押运粮草的魏七领着五千精骑及时赶回来了,然后护送着这五万士兵退入得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