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那种邮件发过去,立马就能让对方受宠若惊。
好演员都不缺本子。
不好不坏的演员才缺本子。
郭安冰早有准备,她将自己准备好的名单递过来。
李谨言接过来一看,果然几乎都是顶级大咖、一线演员,最差都拿过了影帝提名。
“希望这么多人里面至少有3个人回复吧。”
“应该可以。”
郭安冰开口说道:“只要他们认真看了剧本,肯定会被角色吸引。这种能充分展示他们演技的角色恐怕十年难遇!”
李谨言笑了笑,“前提是我们能拍好。你这里有他们经纪人的电话吗?我过两天打电话亲自向他们推荐推荐项目。”
经纪人的联系方式很好找,但是通过经纪人联系上演员才是最大的挑战。
对于经纪人来说,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拒绝。
有太多太多项目跟商务合作找上门,几乎每天都在拒绝,相当于是一个守门员的角色。
说服经纪人很困难。
这群人都是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并不会因为一个剧本多优秀、一个角色多难得而激动兴奋。
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片酬放在第一位。
他们查看一份角色邀请的时候,最先关注的就是这个项目能为演员提供多少工资。
因为他们的收入就跟演员片酬挂钩。
大项目才能赚到钱,小项目忙活半天还没钱。
只有极少数对艺人职业生涯有足够规划跟远见的经纪人才会费尽心思为演员寻找合适的角色。
显然,《月球》能为演员开出的片酬并不多,只有1万华币而已。
这个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挺多了,差不多能在三线城市买套房或者付首付。
可是对于一线男演员而言简直微不足道。
影视行业的收入极高,动辄上千万华币片酬。
光靠邮件联系的话,可能会直接被扔到一边。
所以李谨言才需要自己打电话过去,他要努力推销自己的项目,努力让对方觉得《月球》里面这角色就是为对方量身打造的,能帮对方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之类的。
其实这就是忽悠。
导演要是不会忽悠人的话,那在行业里面就很难混。
上到投资方制片人,下到发行商、幕后人员,都需要导演去尽力忽悠。
稍微美化一下就是要善于描绘美好前景。
电影成功了就是大导演,失败了就是大骗子。
李谨言觉得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欠缺了些,需要着重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整个影视圈都充斥着忽悠的氛围,就看谁脑袋更清醒一些。
比如李谨言现在就可以说他想邀请某某某来出演张伟一角。
外界人士肯定以为这事情妥了。
行业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被拒绝了,要不然也不会用想邀请三个字,而是会用邀请了。
很多影视项目前期都会各种遛演员。
外界乍一看是拟邀请、已邀请这影帝那影后的,以为是个多厉害的项目。
结果真正定妆照公布,邀请的明星一个没来,全是一些小咖。
现在李谨言可用不着这种手段来宣传《月球》。
一方面会让网友们心生厌倦,另外一方面又会让最后真正出演角色的演员不满,谁也不想成为最后的那个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