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41.陌路客说当年事
上回书中说道李羲在青柳观生了离去之心,将道统传与谨恪道人,此话暂且不表。
且说沧州献县有位书生,乃是县中张家大公子,名修字伯仪,昔年荒唐行事,顽劣不堪,可自从十年前县中私塾来了位李先生。
张伯仪每日与私塾的李先生谈天说地,讨教学问。据传那位李先生传了他仙真妙法,教他用心苦读,早日考取功名。
自那李先生一夜之间离去后,张伯仪入驻私塾。接替李先生在其中教书授学,一边教导学生弟子,一边研习学问。
如此,又过了四年有余,张伯仪前往沧州参加考试,可惜文章虽然写的花团锦簇,却是无用之文。这一年张伯仪落榜后,再度回到了献县私塾。
想起当年李羲时常前往乡间田野,于是闲暇时也不再饮酒作乐。或者在房中死读,反而是学起了李羲当年一般。
背着一方小小书箱,前往那些乡间田野,深入百姓之中。甚至自己还在城外开了半亩水田,时常带着学生弟子前往亲自实践劳作。
时常天明出城,在田间地头劳作耕种,黄昏时分才扛着锄头回城。如此这般,张伯仪学问日渐深厚,底蕴渐浓。
春去秋来,时光匆匆。
三年时光转瞬而过,这一年张再度前往州学考试。果不其然,三年沉淀让他一篇农策直接摘取桂冠。
随后连中三元,最终成了宣德十五年的登科状元郎。
得宣德帝召见,御笔亲封。
金銮殿中,宣德帝问他愿做个什么官。张伯仪思索一番后,上前一步口称陛下万岁。
“臣愿前往地方,做一任小县之官。若小县都无法治理,又何谈替陛下分忧呢?”
宣德帝见他言辞恳切,心中爱才之意更胜。封他前往江浙一带做了个小县知县,说来也是巧了。张伯仪前往之县城,正是昔年李羲为官之地。
张伯仪欣然领命前往,辞了宣德帝后,张伯仪领了官印信物。带着两个仆人前往上任,进入金华府地界而时。
路边正好有座客栈,张伯仪同两个仆人风雨赶路十几日,早已人饥马乏。便下马走入这客栈中,准备打尖儿休息一日。
还未踏入这客栈之中,就见路边忽然窜出一个瘦高汉子。伸开双手将张伯仪就要将张伯仪抱在怀中,张伯仪一见此人却也是心中大惊。
“姐夫何时来到此地?”
来人正是张伯仪的姐夫,李羲的好友之一。昔年一同寻仙的同年邵文邵秀才,却说当年邵秀才得了李羲帮助,坐稳了县丞之位。
又自京城消息传来,说张伯仪将前往江浙为官,不转回献县报喜。张老太爷担忧儿子孤身一人在安平无人照料,立刻吩咐女婿邵秀才前往帮扶。
这邵秀才也是磊落之人,当下辞去了县丞之位。快马加鞭来到这处进安平的必经之地,等候半月有余,方才在路边瓜蓬中等候。
听见马蹄声响起,抬眼一看正是张伯仪同那两个张家仆人,骑着快马赶到。
张伯仪刚下马,邵秀才便从瓜蓬中走出,激动的一把将张伯仪抱在怀中,以表激动之情。
这边听到张伯仪询问,邵秀才笑着说道:“父亲怕你一人在安平难以支撑,我便辞了县官,快马加鞭在这必经之地等候。”
“这一等便是半月有余,我还说怎不见人来,还以为你们已经走其他地方进了安平地界儿。”
“可思索后,确定此地乃是进安平的必经之路。打算再等候几日,若是再等不来,就先一步进入安平之中打点。”
“果不其然,你们果然来了。”
说话间,邵秀才忙招呼张伯仪进入这客栈之中,打发两个下人自己去找了个桌子。自己则是带着张伯仪前往了二楼一间清净雅间。
两人在雅间坐下,邵秀才唤来了小二,吩咐他给楼下的两个仆人上个荤素菜。又吩咐他给自己雅间中上些好酒好菜来,邵秀才在这客栈中住了半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