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四大步骤只是一个大概,具体到细节,需要的小步骤就太多了。
首先第一步,审视画心,想要修复破损的字画,肯定要观看它破损在哪里啊。
除此之外,还需要确认作品时代,只有了解作品的时代,才可以确定修复风格。
这玩意就跟做题要看题一样。
这个方面还有前江东美院青年讲师苏辙苏馆长来讲解,“这是一幅同时代的仿《雪后寻梅图》,其实这幅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暗香疏影》,之所以被称为《雪后寻梅图》,那是因为题识上写着:‘雪后寻梅恐未真,华光一日写花神。广寒玉兔分秋颖,剪断罗浮万树春。’所以喊成《雪后寻梅图》,也没有问题。个人觉得《雪后寻梅图》更有意境,踏雪寻梅的成语典故大家更加熟悉,也更加接地气。”
“如果是书画鉴定的话,还可以展开说,真迹除了题识的诗句,还写着‘摹王元章笔意,高翔画。’,这幅仿画却没有,不仅没有,就连高(朱翔(白鉴藏印也没有,钱氏数青草堂收藏印(朱、戴培之家珍藏(朱、牧唐审定(朱也没有,缺少这些部分,收藏价值就大大的减弱。”
因为这些铃印真迹里面全都有。
字画之中的题识跟铃印是古字画鉴定的最重要的根据之一。
看得出来,对于高翔的《雪后寻梅图》,苏馆长还是做了一番功课,不然,也没法在众人面前说得头头是道。
苏馆长的话,算是做字画的背景介绍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辨认所用材质,选定待补用料。
在这方面,樊迎春也没忍住,“字画采用的是立轴的装裱方式,典型的纸本墨笔,美术馆有清代的宣纸吧?”
古代字画,常见的材质,除了纸本,还有绢本,比如典型的千里江山图用的就是绢本,更利于保存。
纸本字画,自然要用宣纸来装裱修复。
美术馆字画修复装裱组的组长连忙说,“有,其他年代的可能有些少,但清代的比较多。”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古代的纸跟现代的宣纸是完全不同的,主要是跟造纸工艺有关。
比如早起的蔡侯纸,用麻或楮树的皮,经人工反复捣烂,放入水池中长期浸泡,有的长达一年以上的发酵时间,然后经过加工舀制而成。
正儿八经的传统纯手工造纸。
因为媒体的宣传,蔡侯纸大热,西安起良村传统的造纸工坊也成为旅游景点了。
这里不展开。
回归造纸,到了明代就是用楮皮和草经发酵加工而制了。
到了清中后期,这种发酵工艺里面就加了碱来强制加速其腐而提速,于是纸张里面的一丝一丝的纤细毛发就不见了,纸张里面就成了很薄带黄成散坨状的绒筋。
这是清代宣纸的特色。
但相比较如今用机械粉碎再加强制的化学发酵的纸张,清代的宣纸还是有一点古代造纸的痕迹。
里面还带着一点植物纤维的拉伸的痕迹,但现在的纸张又白又平没有任何绒筋。
用他们清代修复字画,效果就有些糟糕。
因为用现在的宣纸修复古代的字画,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因为现在修复字画最担心的是,补上去的新纸还不如那些残缺的、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百年的纸张经得起时间考验。
就是它们更加不容易保存。
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修复好一幅字画,结果没几年,因为纸张质量的缘故,再次破损,那么对于字画的伤害就更大了。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办法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所以樊迎春才会提醒苏亦要用清代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