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南京城内外的读书人有不少聚集到了夫子庙下。临阵脱逃的士子是有,但不是主流,大多数士子们对他们的传统技能是很信赖的。
“陈兄、大多数人还是来了。也就罗茂才等少数人没来。今日哭庙之人少说也有千人。”
“千人?看来咱们的势还没做成。估计有很多人还在观望,等今日事成后,自会有无数应声者也。苏州府的士子吾等已经串联,今日之举、其必附和。”一千多名士子搞事情,气势确实有些不够,陈姓士子心中并不是太满意。
士子们到孔庙闹事,南京知府衙门和江南总督衙门很快收到了相关消息。江南总督张凤翔、南京知府王科立等人赶紧开会商量对策。
“总督、士子闹事当赶紧出刑务人员进行弹压,该拘捕的拘捕该驱散的驱散,免得他们闹得时间一长,影响全城治安。”王科立和陈大有一样算是首批大学生,他对士子之类的群体不怎么待见,主张是赶紧将这帮苍蝇整治了再说。
“怕是不妥吧!士子闹事非同小可,强力弹压、恐会生乱。”
“正因为是士子闹事,才应尽快弹压。他们有啥非同小可的?国朝对民乱和兵乱历来是行雷霆之势,对士人闹事却纵容无度,这有何道理?”
“可他们毕竟是读书人啊,行事太过果决,吾怕引起士林风潮。”张凤翔毕竟是传统文人出身,对同为读书人的士子们有同情之心。
“哪以总督之见当行何法?”
“这样吧,本督派人去劝解一二,看能不能将他们劝散?”
“劝散?估计不行吧?如此做反倒容易助长他们的气焰,造成士乱久拖不决之势。”
“他们都是明事理的读书人,应该知道轻重的。”
“他们要是知道轻重,就不会行此乱事。都是一帮读书读到狗脑子里的货,哪有个明事理的人?”
“知府慎言,莫要将天下读书人一句话给说死。”张凤翔对王科立咄咄逼人的语气有点烦感,出言警示起来。
“下官也请总督大人持重,天下是有读书人,但哪帮在夫子庙里持骄闹事着可不算读书有道之人。正经的读书人,当出自大学,以实行为百姓和天下奔劳也。而不像他们,眼里只有自身私利,枉顾天下大利。”王科立被张凤翔的话也给激的有些脑怒。作为新派大学的代表人物,他要为自身群体争名声。凭什么那帮旧科举文人要代表读书人?大学生群体,才应该是天下读书人的正统。现在他们这个群体,到了争夺主流话语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