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能对李玉亭上心,应该不是他和李玉亭有什么交情。李玉亭一直在京外做官,两人能有什么深厚的交情和往来?
这应该是他的私官们在讨论时政时,推断出的可用之人。太子府潜邸之臣,品级不高、短时间内是没法走到真正的台前的。所以他们必须要考虑,太子在接班之初的用人人选。像李玉亭这样履历丰富,资历足够、且正当壮年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最合适的用臣。
南京城中,李玉亭在总督府内的花亭中,看着一封来信沉思。
怎么回事?没啥交情的太子给自己来了一封信?探讨江南省的政事!太子又不在内阁当差,他和自己一封疆大吏探讨全省的政事干什么?轮得着他来关心这事?
是不是还有别的内涵?可自己将信看了数遍,也没看出太子的这封信有什么别的意思在里边啊?难道是自己的政治嗅觉太浅?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
没在京中做过官就是吃亏,很多晦涩的政治气味,没那个能力闻到啊。
猜测了数天,没猜出内情的李玉亭,又收到了几封信。来信的人身份都很特殊,全是和自己没啥深交,且清一色是潜邸官员。信里传达的意思,同样是虚头巴脑,让人摸不着头脑。
绝对是有什么与自己有关的大事要发生,并且与当朝太子有关系。只是到底是什么大事哪?实在是猜不出来啊。
莫非是太子想拉拢自己成了潜邸的人?不会是这事吧?要是这事,问题可就严重了。与太子交好,是每个官员都想干的事。但是、官职不同,尺度就应该有分别。府县级的小官,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太子进行交流。而封疆大吏、朝中重臣和领兵大将,在处理与太子的关系时,就得慎之又慎了!
储君不是君,对这—点,重臣、重将们必须要拎得清。拎不清这一点,还玩个毛线的政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老皇帝在位一天,生杀予夺都由老皇帝说了算,哪怕是自己最亲的儿子,也容不得他分享这份君权。
现在该怎么办?不理会太子抛来的橄榄枝?哪自己往后得仕途就到头了。理会太子,又会沾染上是非!真叫人为难。
想想自己这大半生的命运,也是够离奇和幸运的。从京城贫民区一个朝不保夕的毛头小子,一步步成长为二品封疆大吏。按说,已经够了,理应再无所求。可是、偏偏年龄上还正当壮年,还没到考虑致仕退休的时候。
往后的仕途,能不能入阁?从年龄和履历上来说,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大明朝堂,有李玉亭这份履历的,差不多都上五十岁了。而和李玉亭同龄的官员,在履历上根本没法和李玉亭比。也就是说李玉亭有大把得时间往内阁熬,别人熬个三五年就彻底失去了机会,李玉亭熬个十年,还都有机会。
只是要入阁,不光需要履历和能力,还得有其它方面因素。李玉亭觉得自己的处身太过普通了,普通到都有点特别。大明立国三百年,有那个真正的平民子弟做文臣做到顶级的?而且自己也没什么才学方面的名声,唯一的本事可能也就是会做官。
就在李玉亭在南京城中反复揣摩,患得患失时,京里又来了信。而且是一次来了两封。写两封信的人,身份更不得了。大明皇帝和首相。
信件的内容差不多,就是说:不日,内阁将正式下发调令,调李玉亭入阁做代理次相(之一)。让他赶紧做好准备,江南省的政务现在就要着手做交接了。免得正式的公文下来,时间上太过仓促,容易出工作失误,江南省不是一般的省份,是大明重省,容不得出差错。
出任代理次相?成为大明中枢得大老之一?还是直接跳过了六部主官这个台阶?这意味着什么?再结合此前太子和他的幕僚们的来信,李玉亭心里就不澹定了!莫非自己有可能拜相?
“去、叫夫人到书房来。”激动不已的李玉亭,赶紧吩咐身边的人,叫自家妇人过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