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太和楼事件上
转眼到了八月初,再有两天就出伏了,炎热渐消,天气逐渐变得比较凉爽,街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太和楼在京城赫赫有名,坐落在西市的繁华处,背靠着皇室,无人敢在此闹事,就是顺天府、兵马司几个衙门轻易也不会进入太和楼搜查,一年间也不知有多少官员在这里摆酒谈事。
门前停满了车轿,人进人出,往来不绝。
一楼大厅内已经散坐着数十个人,或洽谈闲聊,或是等待,或是在那儿自斟自酌,更有的醉眼迷离在那儿摇头晃脑.....乱哄哄,热闹不堪。
穿着便装的先锋营参将正独自一人坐在靠角落的一张桌子边,两三个已经空了的酒坛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桌子上,已经半醉的他仍在捧着酒坛往碗内倒酒。
坛内的酒已经没了,心里便焦躁,将酒坛往桌子上一搁,大声喊道:“来人,上酒!”
一名伙计走了过来,见状忙劝道:“客官,不是小的说您,您不能再喝了。”
先锋营参将一掌打在桌子上,把一桌酒菜震得老高:“他奶奶的,怕老子喝酒没钱还是咋地?”
那伙计并不害怕,反而十分从容地答道:“客官说笑了,没钱的主也不会上咱太和楼来喝酒。只是,小的见您一个人,身边也没个同伴,这要是喝醉了酒,回家的路上再磕着碰着了,就不好了。”
先锋营参将先是一怔,接着摇了摇手,“不用你管,上酒。”
那伙计犹豫了一下,“客官.....”
先锋营参将:“上酒!”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腰牌朝桌上一拍。
那伙计一瞧,上面赫然刻着“勇卫营.先锋营参将”几个大字,连忙陪笑:“是小的瞎了眼,不知道客官是勇卫营的军爷,小的这就给将军上酒,这就上酒。”说完,走向柜台。
掌柜的问道:“那边什么情况?”
那伙计凑上前,低声说道:“勇卫营的人,什么先锋营的参将。应该就是他了。”说着,捧着一坛酒走了回去。
掌柜的眼中闪出光来,最近朝廷闹出了一件大事,勇卫营从关外送来了请战的奏章,请求入关平叛,消息一出满城哗然,京城的百姓自然是欢呼雀跃,不仅是希望天下太平,更因为他们有着亲人在京营当差。
就当所有的百姓都以为宫里会直接传出圣旨的时候,宫里却沉默了,接着许多的官员开始上奏章,都是反对勇卫营入关的,理由五花八门,最多的理由是担心满清人卷土重来,朝廷再次丢失关外的疆土。
十几天过去了,上奏章的大臣们都统一了口径,关外更需要勇卫营,等第一批城池筑好,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调勇卫营南下平叛。
掌柜的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平心而论,他非常敬佩在关外与北虏作战的勇卫营,也希望他们能南下平叛,迅速结束这场叛乱,还中原一个安宁。
可惜,这件事牵扯到了朝廷政治斗争。
作为义忠郡王的心腹,他知道很多隐秘的事情,更明白皇帝之所以迟迟不表态是因为受到了各方面的掣肘,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太上皇。
现在皇帝想结束南边的叛乱,而太上皇却不同意,依旧想要借着逆匪的手来收割中原百余年的财富,消灭士绅大户。
这人一旦老了就变得固执自私,街巷内已经传出了谣言,说什么“老而不死是为贼”,步军衙门抓了几个,都是有家人战死在南边的京营遗属,没人背后指使。
这件事还将在家养病的首辅宋成良推向了风头浪尖,因为他上了一道劝谏太上皇放权,颐养天年的奏章。
尽管太上皇没有任何表态,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对君臣已经彻底决裂了。
这位首辅很难善终啊!
掌柜的坐在那儿,一双眼不时地暗中打量着酒楼上的酒客和上楼下楼的人,突然他眼睛一亮。
几名青衿蓝衫青年从楼上包间走了出来,为首之人相貌俊秀,手中拿着一把折扇,一边走一边扇动着,扇面上画的是一个美人,这青年正是左副都御史梅昌文的大公子,身后跟着的都是国子监的学子。
一群真正的纨绔子弟。
瞟了一眼正在喝闷酒的先锋营参将,掌柜的两眼望天滴溜溜转了好一阵子,在心腹耳边低语了几句,那心腹快步走了出去。
接着,一名酒客走了进来,先瞟了一眼角落里的先锋营参将,接着向刚走下楼的梅大公子一行走去,又惊又喜,大声喊道:“梅大公子,您来了,您也不打声招呼。嗬!诸位公子都在。”
说着,上前一步捏住一脸茫然的梅大公子的手臂,“大公子,我这有件急事和您说,走,咱们到边上去说。”说完拉着梅大公子向角落走去。
“哎,你.....”
“不要急,不要急,什么事,到边上去说。”
“不是,你.....”
“我家将军有句话告诉伱。”
“你家将军是谁?”
“这位就是我家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