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当众训斥(2 / 2)

接下来,足利义满的举动,让本来就有点发懵的日本权贵们更加懵逼了。

足利义满竟然对着扮演大明大皇帝的李景隆,在案几前叩首赔礼。

这还是飞扬跋扈的足利义满吗?

足利义满带头叩首后,其余人也连忙效仿。

“愚蠢之徒的无礼,请大明大皇帝恕罪。”

这时候,众人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了。

——足利义满这是在向那位大明大皇帝隔空献殷勤啊!

如此说来,他之前跟李景隆喝酒的举止就很好解释了,是为了讨好明国啊!

只是,大家都很纳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令骄傲狂妄到极致的足利义满低头俯身呢?

“纳、纳尼?”后小松天皇震惊无比,在心里想道:“这、这还是足利义满吗?为什么会对明国使者这么恭敬?”

后小松天皇忽然觉得,自己内心的某个精神偶像,骤然坍碎了。

李景隆这次则是彻底懵了。

如果说之前赠送礼物,还能当做人家足利义满大度、不计较、以直报怨。

可现在,又该如何解释?

明明对方是被训斥的,被大明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加上了战争威胁。

但对方的反应,却是叩头谢罪。

难道这位日本的一代枭雄真的怕了大明,还怕到这种程度?

完全说不通啊。

李景隆连忙亲自扶起了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则借势扶着膝盖站起身,两人目光交集时,抬头冲着李景隆露出了一个“你懂得”的笑容。

李景隆机械地点了点头。

别管对方啥意思,点头就对了。

而足利义满则眼眸一亮!

他确信,自己已经通过了明国的考验!

而随后,只要好好地招待、拉拢这位明国大将军,足利氏取代北朝天皇的事情,就将得到大明的默许,至于日本与明国的勘合贸易,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谈了。

李景隆是真的什么都不懂,此时他的大脑已经有些运转不过来了。

他既不明白,传说中非常凶恶的日本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客气。

也搞不懂,为什么知道现在都没有看到姜星火口中的剖腹表演。

李景隆只能继续麻木地念了下去,把诏书的最后一段念完。

“苟能革心顺命,遣使相闻,共保承平,不亦美乎?

兹用布告尔邦,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嗯,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们能洗心革面赶紧派个使者过来觐见大明的新皇帝,那还能保你们平安,否则的话,就不要怪我们大明不客气了。

当然了,一纸诏书而已。

你们日本要是真信了,那朱棣也只能说你们是太年轻、太简单。

接下来的环节,就到了最终的部分。

日本天皇接受大明大皇帝的旨意。

接旨,肯定是要接的。

但问题在于,行什么礼节接旨?

如果按藩属国的礼节,那就得跪下去接旨。

什么安南、琉球、占城、爪哇、朝鲜都是这么接旨的,国王一样得跪,因为大明的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大皇帝。

可如果不按藩属国的礼节,能不能争取点面子呢?

震惊到话都说不利索的后小松天皇,本来还想给日本权贵们表演一下天皇的骨气,打算以平等的姿态接过诏书。

然而等他站到李景隆面前接旨时,却不知怎地,看着高大威严的李景隆,忽然想起了诏书里那句“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后小松天皇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的船只在港口被付之一炬,连海水都沸腾了起来,而幕府军队的那相比于明国简陋到可笑的武器和甲胄,被不屑使用的明国人扔垃圾似地堆在了一旁,直接堆成了小山。

而自己,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则被双手后缚捆绑了起来。

白衣出降!

负荆请罪!

这是足利义满在对明战败后,为了保全自己残余的军队,强迫自己去当替死鬼,去面对明国人的愤怒!

自己跪倒在了负责征日的明国大将军李景隆的面前,李景隆拔出鬼丸刀,就要斩杀自己这个替死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诏书时,并没有以藩属对待天朝的礼仪行事!

——明国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长期活在足利义满阴影下的后小松天皇,心里的自信早就被消磨殆尽。

而刚才在自己心中天下无敌的足利义满,却又卑微地跪倒在明国大将军的面前,甚至冲明国大将军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这一幕,让他更是感到了反差、愤懑、耻辱、不可置信与自卑。

足利义满,你的威风呢?你的气概呢?你不是统一南北朝天下无敌吗?为什么要跪倒在明国使者的面前?为什么要笑的如此谄媚?

为什么?!

巨大的恐惧,抓住了后小松天皇的心。

后小松天皇的心脏砰砰跳动着,却又感到一阵晕眩。

不!

日本绝不可与大明为敌!

本天皇绝不当足利义满的替死鬼!

“噗通”一声。

从心的后小松天皇双膝一软,就像足利义满刚才那样,跪了下去,双手高举接旨。

而甫一跪下,他的心里,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念头通达了。

“跪就跪吧,足利义满刚才也跪了,再说,给大明大皇帝跪,不丢人。”后小松天皇如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一跪,竟是让周围的日本权贵一时失神。

这可是日本天皇!

再落魄、再傀儡,那也是日本天皇!

是日本的象征!

而如今,就这么像是一条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一般,跪倒在了明国大将军的脚下。

哪怕他们知道这是藩属国对待明国必须执行的礼节,可这依旧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幕府的三位主要人物,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在向明国的大将军示好!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景隆看着跪下接旨的日本国王,又看了看正冲自己露出友善笑意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等人,总觉得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算了,不管了。

既然圆满完成了任务,那订购的棺材也就可以退了。

而另一个微妙的念头,也从他的心头升起。

手握权柄,外藩俯首,这样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几个月后。

永乐元年三月,在日本盘桓许久的李景隆,终于被盛情招待的足利义满,依依惜别地送回了大明。

随同大明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使团。

日本使团的正使,是在九州时期就开始长期负责,对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工作的今川了俊。

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基于日本皇族从平安时代开始的政治传统,出家为尼后(约等于政治避难/流放被派来明国深研佛法的雪舞樱。

长江浩荡,舟船如梭,两岸风光秀丽,人声鼎沸。

“好美啊”

站在船头甲板上的雪舞樱,眺望着这远比京都繁华的景象。

此刻,她身穿素净僧衣,手持禅杖,脚踩布鞋,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眸中隐藏着不易觉察的狂热和野心!

自打她离开日本,跟随使节抵达大明,自宁波港以来,她已经见识到了明国广袤的土地、令她惊叹的人文气息以及城镇的繁华富庶。

尤其是,当她亲眼目睹大明帝都,

那座让全日本海商趋之若鹜的南京城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她曾经生活的日本,竟然只能算作是偏僻小岛!

而大明,则是整片儒家文化圈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她还从大明人的口中听说了——大明的军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强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明,她几乎没办法用自己的常识去判断明军的强弱!

因为,大明实在太庞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号称“幕府战神”的今川了俊,也根本搞不懂大明的具体情况。

因为今川了俊花费前后十余年时间攻伐九州岛,成为“九州王”,也不过是局限在一岛之上,战斗也仅仅是数千人规模,只要上了万人,就已经是超大规模合战了。

而在李景隆的口中,他曾经统御六十万大军与如今的大明大皇帝对垒。

最重要的是,今川了俊经过在宁波等地的了解后,知道这位大将军并没有吹牛。

自诩用兵老道的今川了俊根本想象不出来,统御六十万大军能维持正常的行军秩序不崩溃,需要统帅拥有怎样的强大调度能力。

那可是六十万人的粮食、水、药、兵器、骡马啊!

今川了俊唯一可以确定的,大明绝对拥有远超日本数十倍的实力!

同样在船头,李景隆的大红袍被风吹拂起来。

他看着南京城的轮廓,感慨于几个月的日本之旅,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姜星火教他的办法,阴差阳错竟然让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也不知道这在不在姜星火的计算之中。

真想念姜郎啊,按时间算,应该早就出狱了。

等等。

不对!

港口上这是啥?

李景隆蹙眉看着奇怪的吊装工具,眼皮微微一跳。

“国公爷,百姓手里的邸报。”

曹阿大先带着几名家丁驾着小船上岸,通知在岸边迎接的官员和众勋戚,随后带回了这个东西。

“怎么就来这么点人?”李景隆有些不悦地问道。

皇帝又骗他,当初说好了成功归来就带着满朝文武来迎接他的。

一边说,李景隆一边接过了印刷质量极为粗劣的邸报。

“不对这不是朝廷的邸报。”

李景隆一目十行地扫过了这张奇怪的《明报》。

上面写着数字,画着圈,这些数字李景隆倒是见过,阿拉伯人的。

1大明第三期农业育种专项国债即将发售。

2大明财神射利本期中奖号码(阿拉伯数字。

3《三国群英平话》第五十八回:轲比能兵犯代郡,公孙瓒大破胡虏。

再往下,邸报上就是一些李景隆看不懂的东西。

在旁边的曹阿大终于忍不住了,提醒道:“国公爷,您翻倒后面来,拿反了现在朝野都在吵架,争得就是这上面写的东西。”

李景隆把《明报》这张粗劣的大纸翻了过来,方才看到正面连篇累牍地写着立场完全相反的几篇文章。

署名:道衍。

署名:夏原吉。

署名:张宇初。

署名:袁珙。

下面还有几篇卫道士们的登报反驳文章。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气,大约明白了,此时朝野正在争论道统,应该是顾不上他了。

这些东西,李景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谁搞出来的。

可他翻来覆去把整个邸报都翻遍了,还是没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

——姜星火呢?

关于李景隆的疑惑,还得把时间线拨回到他出发前往日本后的几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