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鬼市和秦淮茹的困境(1 / 2)

在鬼市里从事经营的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城市内专业从事倒买倒卖的的倒爷,这种人大部分是由本身有城市户口,但因为各种问题,没有或丢掉了正式工作的人组成。他们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倒买倒卖赚差价维持生计,在城市里也没有什么资源,这些人从事倒卖票据的居多。

第二种是城郊头脑灵活的村民,这些人大部分是因为家里太穷,无法单靠村集体公社的工分维持生活,于是就把农村剩余的农产品收集起来,不辞辛苦携带到城里来卖,因为不需要票据,所以很抢手。这些人主要倒卖的是农村出产的可以长期保存的初级农产品。例如粮食、棉花、香料、鸡、鸡蛋什么的。

第三种人就说不清了,这些人不经常来鬼市,每次倒卖的票据和物资也不确定,疑似某些犯罪团伙的销赃渠道。

按理说这第三种老鬼就是扰乱市场的一颗老鼠屎,应该会被同行们排斥或举报,但鬼市本身就是自发形成的,大家从事的都是灰色产业,相互举报最后只能导致谁都没法儿做生意,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鬼市这些人,除了第三种捞偏门的,很少有骗子,毕竟生意是长期的,除非不想继续干了,否则上当受骗的人天天晚上来找你,让你做不成生意不说,万一人家报警了,投机倒把搞成诈骗,那就太不值了。

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趁某些票据或物资紧俏的时候,制造恐慌抬高一下价格,低买高卖赚取更多的差价。

商业模式跟21世纪的差不多。

前来购买票据和物资的顾客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一般来说,普通人家遇到婚丧嫁娶,自己家的票据和粮食肯定是不够用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拿出压箱底的积蓄,来购买一些需要的物资。

不过顾客里面最受欢迎的是有钱的大户人家,这些人会定期的来采买一些票据和物资,而且出手阔绰,每次采购的量也不少,每个老鬼都希望把他们发展成自己的长期顾客。

很快,周峰就来到了鬼市。

鬼市的规模并不大,出售的物资就那几种,也没什么好逛的,大部分卖东西的人因为使用不起手电筒,只能用一个小小的自制煤油灯照明,守着自己的小摊。

当然,倒卖票据的人不需要小摊,但点个煤油灯,既方便查验票据,也表明自己的身份,何乐而不为?

周峰没有费太大力气,就找到了一个出售布票的人,对方看周峰穿着一身军大衣,打着明晃晃的手电筒,还以为个有钱的主儿,或许是为了培养长期顾客,也不敢把价格要太贵,报价和在聋老太太哪里打听的差不多。

这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挑的,见布票不是假的,周峰就买了5米的票,加上老太太1米多,虽说冬季的衣服需要的布料多些,应该也足够做两身衣服了。

再说了,真多出来太多布料,不会再做一件薄衣服或者肚兜吗?就算何雨水不要也可以送给自己将来的相亲对象呢。

想到这里,周峰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某些少儿不宜的画面,变得兴奋起来。

来一趟也怪不容易的,那就再转转吧。

最后周峰买了几斤棉花和鸡蛋,这些棉花价格比供销社稍微贵一些,但不需要票据,总体算下来还是划算的,而且品质很好,他懒得再去折腾,就直接买了下来。

毕竟做棉袄棉裤也要用棉花不是?

眼看时候不早了,周峰赶紧往回赶。

说说秦淮茹这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