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京茹就是秦淮茹的表妹,比秦淮茹小了十来岁,这两年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因为长得盘靓条顺,十里八乡的棒小伙都惦记着她,逢年过节来家里说媒的人几乎要踏破门槛,不过她自视长得漂亮,不想嫁到乡下去,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儿。
秦京茹有这个念头其实非常正常,因为在这个年代,中国已经实行了好几年的城镇户口。
在这个时代,中国最主要的工业体系都在城市,而且因为当时的恶劣的国际环境,有相当一部分是保障国防的重工业。
工业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和强大的希望,为了保存这些仅有的工业火苗,所有资源都必须向服务工业的城市倾斜,这样就必然导致农村和城市生活水平相差巨大。
可以说有了城市户口,就有了粮票布票油票,凭着粮票就能买到廉价定量供应的粮食,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拥有正式工作,凭着工资和分配的住房,节省一点使用,也能养活好几口人。
即便是没有工作,靠着出卖各种票据(这些都是凭户口本定量发放的,也能艰难的活下去。
城市户口,就意味着你能获得廉价的生活物资供应,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都不需要为了那一口吃的去奔波劳碌,就连最基本的医疗和教育,也比农村强一大截。
而在最广阔的田野,许多乡村甚至连混个温饱也困难。也就是七八年前,还没有和老大哥闹翻的时候,国家为了增加农业产出,参考苏联模式对基层农村进行了公社化改造,又从工业建设中挤出了一部分资金,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兴修了一大批中小规模的水利工程,华夏大地上的水旱灾害这才稍稍有些停歇。
这个年代可真是一穷二白,国家能大量制造和提供的工具就是铁锨和铁镐。
各位也别嫌弃,就算是铁锨和铁镐也是有了自己的钢铁厂,能够生产足够多的合格钢材,才能用得起这些工具,搁解放前,这些简单的工具也不是随随便便能用上的。
所有的这些水渠、水库、加固的河道、泄洪沟可都是乡民们完全靠人力,自己一锨锨一筐筐亲手挖出来的!
因为缺乏拉车的牛马骡驴,大多数工地只能使用由人力推着拉着的独轮车来运输土方。
每个人需要拉上十几二十多车土方,才能吃的上一顿工地供应的午饭,一天下来人累的骨头都快要散架。
还好,在工地干活除了管饭,还会发一些工钱,不多,一天一毛七分钱吧。
虽然辛苦,但这已经是不少没有工作的农村青壮年劳力梦寐以求的工作了,因为除了这个没有别的挣钱手段了。
农村人吃饱饭得等到包产到户和高产种子、化肥、农药大规模普及之后的了。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实。
在这样的前提下,大部分农村人做梦都想拥有一个城市户口,从而摆脱贫穷和沉重的农村生活。
有时候,婚姻是弱者最后改变命运的机会。
秦京茹有这个念头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