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如情绪低落地在寝室里坐着,华青悄悄地进来了,却又悄悄地出去了。熊嬷嬷这会儿又回来了,看见她仍旧坐着,就给胭脂示意,让她服侍徐婉如洗漱睡下了。华青的性子一向稳妥,熊嬷嬷十分看好她,只是又担心她是忠顺府跟出来的丫头,心里多少有些不怎么信任,所以才没有在华青身上下功夫。而胭脂虽然也是忠顺府出来的人,可是她生性简单一些,心里想什么,脸上就是什么表情,所以熊嬷嬷对胭脂,反而更信任一些。
再想想,徐婉如身边的丫鬟婆子,来路都有些奇怪。忠顺府的会替燕国公主和徐铮看着徐婉如,而熊嬷嬷会替宁国公主看着徐婉如,还有些宫里来的,也不知道会是谁的眼线,有可能是肃宗的人,也可能是邓太后,或者后宫某个妃嫔皇后的人。
熊嬷嬷想到这里,也理解徐婉如为什么对小莲另眼相待,只有小莲这样无依无靠的,才会绝对地忠心于徐婉如。
只是,这几天熊嬷嬷也在观察左月。这人虽然是英王送给徐婉如的,可是来的凑巧,绝对不是英王的耳目。毕竟,徐婉如去青柳枝闹事,只是偶尔起心,原先并没有打算。熊嬷嬷可不相信,英王一开始就知道徐婉如要去闹事的。
这个左月虽然来的莫名其妙,却跟英王的确没有关系。熊嬷嬷观察下来,觉得这个左月倒是个好苗子,若是培养她做个大丫头,远远好过再买个小丫头,从小开始培养。
毕竟,徐婉如这个年纪的姑娘,身边不大可能带个比自己小太多的丫鬟了。而跟她差不多年纪的丫鬟,十四五岁,大多数都是别人家训练过的。要是没训练过,也不怎么好使唤。
所以熊嬷嬷就觉得有些为难了,她挑了些小的先训练着,可是眼下着急要用的,却没有训练好的人手。观察了一段日子,左月倒是进了熊嬷嬷的眼睛。
熊嬷嬷安置徐婉如睡下了,就往左月的屋子里去了。有些事情,熊嬷嬷打算,让左月开始到徐婉如身边去服侍着。以后慢慢的,再取代了花青和胭脂这两个大丫鬟。毕竟,左月身上没什么利益冲突,对徐婉如忠心的程度,总能比忠顺府的人来的好。只是熊嬷嬷的这个决定,日后又是一段故事,这里暂且不表。
花青和胭脂,自然也能觉察出来熊嬷嬷的意思。不过,她们以为,熊嬷嬷只是个寻常的出宫婆子,虽然有本事,她们却并不清楚,熊嬷嬷究竟有多厉害。燕国公主对熊嬷嬷尊敬,她们几个大丫头,才表现的尊重一些,但是也止于此了。
左月不过是个青柳枝的清倌,在花青和胭脂这样的家生子看来,的确没什么威胁。即使她也成了徐婉如左右的大丫鬟,也不过是一个人罢了。要知道,别说郡主,就是一个寻常富贵人家的小姐,身边总也有三四个大丫鬟。徐婉如现在封了郡主,身边大丫鬟的人数,绝对不会只有花青和胭脂两人的,所以她们也没太放心上。
至于徐婉如,她也是看见熊嬷嬷的举动了,才知道,熊嬷嬷很可能真的要走了,现在已经开始给她准备人手了。所以许多事情夹杂到一起,她的心情,实在算不上好。
胭脂服侍徐婉如睡下了,可是她在床上转辗反侧了许久,方才入睡。
只是一睡着,却做了个极为荒唐的梦。
梦里面的她,一身红衣,虽然不是嫁衣,却也能看出个大概来,应该是新媳妇刚过门那会儿的红衣裳,图个喜庆和福气,很多新嫁娘在回门之前,都穿一色的大红,只是款式有些不一样。
徐婉如毕竟是结过婚,嫁过人的妇人,这会儿看见自己身上的红衣,就猜出来了,应该是回门前的衣裙了。
徐婉如心里苦笑,莫非,她又梦见自己初进陈家那会儿的事情了?
只是抬头看去,却是庭院深深深,草木葳蕤,一看就是有些时日的老宅子。比陈家的宅子气派了不知道多少,而积淀深沉就更不用多说了。
徐婉如自己觉得,看起来比忠顺府和现在的荣园郡主府气派了许多,想来,是京城某个权贵人家的宅子吧。虽然看着眼熟,却不知道,究竟是谁家的宅子。
徐婉如更不知道,她自己为什么穿了一身新嫁娘的衣裳,在人家园子里来回走动。莫非,是去拜见公婆?也不知道,这么一个新嫁娘的身边,怎么会没有一个服伺的人。
毕竟是她不熟悉的环境,梦里的徐婉如很快就迷路了。她在原地绕了好几个圈,一直围绕着一座高楼打转。徐婉如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一个高楼嘛,路又是南北东西交错,实在是很好认的,也不知道梦里的自己,为什么老是走不出来。不过,这楼看着,倒是有些眼熟啊,徐婉如看见梦中的自己抬头去看高楼上的匾额。
梦里的徐婉如抬头去看,床上躺着的徐婉如也跟着去抬头。只见高楼上挂着个匾额,龙飞凤舞地写着天水楼三个字。因为这字跟文人的笔力相去甚远,所以徐婉如不禁多看了几眼,的确有些风骨,却又不落凡俗。
因为陈奇可的缘故,徐婉如对字和书画也有些了解,她正看得出奇呢,却发现梦里的徐婉如终于离开了天水楼的范围,往西北方向而去了。
床上的徐婉如有些着急,喊了几声,却发现完全发不出声音来。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拦梦里面的那个自己。梦里面的那个人,虽然跟她长的一模一样,可是身上的气质,却截然不同。前世的徐婉如刁蛮任性,即使吃了无数苦头,身上的那股子娇蛮任性,仍旧隐约可见。只是这个梦里的徐婉如,却是大方得体,真的像个大家闺秀。
徐婉如心里着急,声音又发不出来,只得飞速跟上梦里面的那一个徐婉如,一路半是陌生半是熟悉,说不出来的诡异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