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绕着摊放卷宗的桌案走了几步说道:“我认为,不该放过这个细节。”
“盘缠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盘缠的下落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凶手拿走的;第二,就算不是凶手,也很有可能是第一目击者拿了去。”
“既然如此,这条线索怎么能被忽视呢?”
“也许从这个蹊跷之处,便能发现端倪。人命关天,父亲大人应当亲审这个和尚,好弄清真相。”
苏知府听后微微点头。
三日后,那僧人被温庭韵带人从江都县提到扬州府,由苏知府升堂问事。我自然要去听这个热闹,好解开心中的疑团。
这和尚被温庭韵带上堂时,我也不得不在心中惊叹:果然是个俏和尚,难怪会有女人会抛家舍业跟他私奔!
经苏知府的讯问,那和尚的回答,与跟卷宗上的口供却基本一致,和尚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也供认不讳。
堂审听的我直皱眉头,心道:难道是和尚自知必死无疑,决定隐瞒这笔财产吗?
可出家人六根清净,他又没什么后代可以继承遗产,而且他即将被处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产,于这和尚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这笔盘缠又不怎么丰厚,和尚不可能会舍命只为隐瞒这笔财务的,对,一定是这样。
听到这里我赶忙从旁提醒苏知府,询问那和尚盘缠的事情。
果不其然,和尚被苏知府问及盘缠时,回答却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
和尚被苏知府问急了,索性不说其他,只坚称是自己杀了那个女人,只听他口中念叨:“这就是报应,种下恶因,才有了这恶果。”
我越听越奇怪,越发觉得此事另有玄机。
这时,苏知府对和尚说:“那和尚,出家人不打诳语,实话实说,如有冤情,本官可帮你伸冤。”
和尚听见这话,先前如止水般的眼睛里泛起了波澜,口中宣了一声佛语说道:“阿弥陀佛!”
“那女施主被害当晚,小僧正好经过她家,打算借宿一晚,化个斋饭。”
“可主人家并未应允。”
“小僧只好退而求其次,祈求主人家可以让小僧在他家墙外的一辆车里过夜。”
“想是主人家好心,不忍拒绝,便同意了小僧的请求。”
“可不曾想,到了半夜,小僧听到动静,忽然惊醒,发现有两道人影,翻墙而出。”
“小僧猜想主人家进了窃贼,可如今窃贼已逃,若等到天亮主人家发现家中失窃,定会把小僧当作贼人报官。”
“于是小僧略加思索,觉得如果再呆在这个地方,一旦被官府抓住,即便满身是嘴也说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