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股份分布(2 / 2)

没有孔孟,她们别说在这里悠哉悠哉的吹着空调打电话赚钱,说不定,正顶着太阳在地里卖苦力。

而且孔孟完全可以抛开自己,和其他村民合作。

一千块钱一天的工资,只要稍微透露哪怕半点风声,不会有无数人挤破头皮想来。

孔孟赚钱,那是他应得的。

自己只有好好的帮他,这样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而不是去想一些歪心思。

谁知祥林嫂的话并没说完:“而且你们真以为药厂赚的钱,都进了孔老师的腰包吗?”

几人一愣:“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虽然这属于公司的最高机密,但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就说给你们听听。

云溪制药厂最大的股东并不是孔老师,是云溪希望学校。

它占股百分之三十一。”

众村民一愣:“云溪希望学校?那不还是孔老师吗?”

也难怪大家这么想。

自从孔孟来到后,原本管事情的林芝就彻底放开手脚,把学校的所有权力都移交出去。

因此,孔孟现在虽然只是一位普通教师,但却履行着教师兼校长的职责。

孔孟的话就代表学校,所以在大家看来,二者根本没有区别。

祥林嫂不屑的冷哼一声:“那只是眼前,可你们别忘了,孔老师是什么身份。

支教教师!

也就是说,他最多只会在这里呆五年。

五年后,不管是谁,只要成为云溪希望学校的新校长,都将拥有和孔老师一样的权利。

你们可能还没注意一个细节,虽然学校现在的一切是孔老师说的算,但名义上的负责人还是林老师。

也就是说,只要林老师愿意,完全可以否决孔老师的话。”

大家这才点点头,没错,孔孟在这里又呆不长,迟早得将大权交出去。

那样的话,只要时间稍微一久,他对这里的影响力将无限制下降。

又有人问:“既然最大的股东是云溪希望学校,那第二大股东应该是孔老师了吧?”

祥林嫂依旧摇头:“你们又错了。

这第二大股东依旧不是孔老师,因为他自己占股只有百分之二十四。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六,归咱们云溪村所有。”

“什么?”

几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云溪制药厂的主要承建人就是孔孟,结果他竟是占股比例最少的,甚至只有约四分之一?

这个……

又有人问:“村里?那应该是刘德华说的算吧?”

祥林嫂,继续摇头:“什么叫刘德华说的算?你们是不是对这个占股比例有什么误解?

我说了,这是咱们云溪村的干股,他的决定权在于村里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刘德华只是个传声筒,一旦制药厂出现重大事件,将由村里所有人开会投票决定。

“开会?投票?

这么说我,到时我自己也有一票了。”

“那当然,什么叫当家作主?这才是真正的当家作主。”

祥林嫂:“不过对这件事,还有个限定条件。

即制药厂最开始的三年内,公司不会给大家分红。

而是要将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药厂的发展,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

几人再次愣住,将赚到的钱全部投入银行,这他们可以理解

但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什么鬼?

一听这话,祥林嫂瞬间气不打一出来:“不会吧,你们连基础设施建设都不明白?

药厂还没建起来,就有施工队在这里修桥铺路,钱从哪里来?

这可是孔老师凭借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厚脸皮,从几个医院筹集来的,为此还分出去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将一些钱用在这上面,自然是要给这些医院一个交代。

总而言之,对于制药厂来说,奉献最大的就是孔老师。

可论占股,他却是几乎是最少的。”

“……”

隔壁办公室工,坐在这里的孔孟,自然看到了几人的话。

他不由淡淡一笑,还是这些村民淳朴。

其实孔孟将股份分出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因为这项发明实在太大,大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大批人铤而走险。

毕竟对于现在的制药厂来说,里面的药物属于最纯粹的暴利。

他虽然人脉关系不错,但只有千日抓贼,没有千日防贼。

只有将自己彻底摘出去,才不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然摘出去归出去,但控制权还在孔孟手里。

关于这一点,孔孟耍了个小花招。

比如云溪一样学校的那部分。

没错,最多五年之际就要离开。

但别忘了,只要自己一直在,就能行使一日的权益。

而且就算离开,自己还有选接班的权利。

他都已经想好了,先由林芝接管几年,最后再传给胡蝶。

而不管林芝还是胡蝶,特别是胡蝶,是最听自己话的。

而制药厂的第二大股东云溪村,里面也有问题。

孔孟当时提议时,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也就是将这部分的权利分摊到每个村民当中。

这样看似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其实不然。

人多意味着什么?

人多意味着意见就多。

一部分人偏向,另一部分人又会偏向另一边。

这样来来回回,想要真正形成决策,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自己只要针对部分村民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

这三个股份累计起来有百分之八十只,只要自己能争取百分之五十一,就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情况在他脑海中转了一圈,就很快就被孔孟抛之脑后。

他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药品的量产问题。

虽然成立制药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募集资金,好帮助哪一些尚处在水深火热的孩子们。

但和孩子们相比,癌症患者同样重要。

因为产能有限,哪怕技术已经有所突破,能享受到这个福利的,其实还是少数人。

大多数人只能看看新闻,多少找一点慰籍。

而想要提高产量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大青山过扩大种植规模,将白菇种植大棚遍布整个大青山。

不过就算种再多的大棚,也是杯水车薪。

毕竟青山县就那么大,迟早有一天要被覆盖完毕。

二是进行科学的培养技术,比如植物组织培养。

这种方案最大的难题是那个稀缺元素。

没有这种技术,一切的人工培养方法都将成为空谈。

虽然难度很大,但这却是最好的解决思路。

大青山里的稀缺元素,总会有高告罄的一天。

而人工合成一旦成功,白菇很快就会由原来的十万块钱一支,变成白菜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