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傅后乱政(2 / 2)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17891 字 2023-05-21

汉哀帝不悦,将太傅之奏留中不发。其后趁便之时,就禀告太皇太后,请下诏尊奉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帝。

王政君大惊,问其缘由。汉哀帝奏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今蒙太皇太后恩典,先帝遗命,儿臣幸执九五。推恩溯源,无父母焉得此身?故应尊奉儿臣祖母傅太后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伏乞允准。

太皇太后闻奏不喜,但无由反驳,只得从之。由是下达诏命,依皇帝之意,封赠定陶太后及王后,各设置左右詹事,封赏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制度。

一年之后,汉哀帝复又下诏:依汉家制度,当亲其所亲,尊其所尊,定陶恭皇尊号不应再加定陶二字。应称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

因见太皇太后并未出言阻止,汉哀帝又下诏命:将帝太太后尊号改为皇太太后,所居宫殿称永信宫,帝太后所居宫殿称中安宫,各设少府、太仆,秩禄都是中二千石。

傅太后父亲有同母弟四人: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傅子孟子傅喜官至大司马,封高武侯。傅中叔子傅晏也为大司马,封孔乡侯。傅幼君子傅商封为汝昌侯,奉傅太后父崇祖侯之后。傅太后异父弟郑恽早已去世,追尊为阳信节侯,子郑业为阳信侯。

由是傅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门六侯,家族大兴。

傅太后由此地位尊贵,便增骄横,与王政君说话时,甚至以老太婆呼之。傅太后当初曾与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冯媛一同侍奉汉元帝,此时追想往日怨恨,就欲诬陷冯媛。

镜头闪回,补叙冯媛来历。

冯媛,上党潞县人,贤德惠淑,右将军冯奉世长女。初元二年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生子刘兴,被封为婕妤。

此时其父冯奉世升为光禄勋,长兄冯野王为左冯翊,父子并居朝廷,皆以才器而官居要职。而冯媛又母凭子贵,便由此受宠,与傅昭仪待遇等同,并无二致。

建昭元年,汉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忽有一只熊跳出圈外,攀阑欲上殿堂。汉元帝左右侍从、贵族、包括傅昭仪在内妃嫔,皆都惊慌逃命。

只有冯媛向前,挡住那熊来路。左右侍从急上前杀熊,救下冯婕妤。

汉元帝问道:人人恐惧,卿何上前挡熊?

冯媛:妾闻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人,就会停止攻击。妾恐伤陛下,故以身挡之。

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傅昭仪深为惭愧,反恨冯媛以此邀宠。建昭二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元帝去世后,冯媛被尊为信都太后,与其子信都王刘兴共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冯媛随子刘兴前往封国。

阳朔二年,刘兴被改封为中山王,冯媛随其前往中山,称为中山太后。汉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时,同时封中山王刘兴母舅、冯媛弟冯参为宜乡侯。

刘兴去世,子刘衎继中山王位,当时未满周岁,又患有惊风病,便由冯媛亲自照顾。

闪回结束。汉哀帝继位之后,思及宗室亲情,派中郎谒者张由带御医,去为中山王刘衎治病。未料张由素有狂病,发病时私自离开中山,回到长安。

尚书斥责张由擅自离开中山之罪,张由恐惧,为脱己罪,就诬陷中山太后冯媛,说其咒诅汉哀帝与傅太后,自己回京,是为防其迫害。

傅太后闻报,以为终于得到报复冯媛机会,立派御史丁玄审理此事,逮捕中山王官吏及冯媛兄弟等一百多人,分别监禁在洛阳、魏郡、巨鹿,逐一刑讯,但数十日未得供词。

傅太后不满,又另派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一同审理。

史立迎合傅太后旨意,就以刑讯逼供冯媛妹冯习,及守寡弟媳君之,拷打致死数十人。巫师刘吾熬刑不过,自诬承认做过咒诅之事;医生徐遂成亦诬告冯习、君之曾说大逆之言。

史立:其曾说何言?

徐遂成:冯习及君之曾说,昔日修氏治好武帝之病,曾得赏钱二千万;今治好皇上,却不能封侯。不如咒杀昏君,立中山王为帝。

史立等人得供大喜,便上奏傅太后:中山太后冯媛等行诅咒之术,欲要谋反,实属大逆不道。如今人证及供状俱在,不容抵赖。

傅太后见奏,便请皇帝下诏,究治中山太后之罪。

哀帝并不糊涂,陪笑道:仅任此下人刑下攀诬之辞,怎可定皇亲之罪?

傅太后见说,又唆使史立讯问中山太后,必得其亲自供状回奏。史立仗恃太后撑腰,由是直入中山王府,逼勒中山太后口词。

冯媛怒斥:狗吏悖奴,怎敢罗织罪名,陷害皇亲?我未曾行巫蛊之事,难道无中生有!

史立不敢对其用刑,直被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无可奈何之际,便出口讥讽:太后当年以身挡熊之勇,何其英勇;今只区区细过,便值如此抵赖,不敢承认耶!

说罢转身便走,也不拜辞。

冯媛恨怒交加,顾谓左右侍者:前朝旧事,此官吏何能知道?此必是宫中有人秘嘱,必欲陷害于我。我乃先帝婕妤,焉能受辱于此辈污吏!

于是愤然入于内室,服毒自杀。

家人见主母怀愤自杀,俱都哭作一团,乃扬幡挂孝,报与当官。

史立闻之大喜,暗道:此姥不愧当年敢于以身挡虎,果然性烈,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此,倒省却我好大麻烦。

于是指令有司,按“畏罪自杀”上奏,自另修密书,报予傅太后。

汉哀帝闻而大惊,知道必是傅太后上下其手,诏以诸侯王太后礼仪下葬冯媛。

中山太后既死,傅太后却不肯士休,又暗派史立指令宗正,将冯参、君之、冯习等凡被牵连之人,或令自杀,或被处死。冯参女冯弁是中山王刘兴王后,废为庶人,遣送原籍。

这一边傅太后全力报复旧日情敌,汉哀帝便对王氏家族下手,欲削其势。

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早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八月病逝,其长子王襄袭爵为阳平侯,并担任卫尉。接替王凤其为大司马而辅政者,为其从弟车骑将军王音。

王音在职七年,碌碌无为;王凤之弟王商接为大司马卫将军,三年而卒。再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病免。

当哀帝即位之时,是由王莽为大司马辅政,权压当朝。

镜头闪回,回说王莽来历。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父王曼,兄王永。孝元皇后王政君,乃是其嫡亲姑母。在王莽少年时,父兄先后去世,便跟随诸叔父一起生活,由此在王氏家族中最显另类,尤为落魄。

当时王氏家族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最为显贵,更无二家可比。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

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仪礼》,宛然一介博学儒生。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侍奉诸位叔伯亦十分周到,又肯虚心结纳天下贤士。

王莽由此卓然别于其族同类,成为世人眼中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二十四岁,始入中枢,开始做官。王莽办事认真,对人恭敬,更对伯父大司马王凤极为恭顺。

王凤对此侄大为赞赏,乃至临死前殷切嘱咐妹妹王政君,必要照顾王莽仕途之事。王凤死后当年,王政君果依兄长临终所托,升任王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

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将部分封地让给王莽;朝中许多名士亦都为王莽美言,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实属贤能。永始元年,王莽三十岁,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兼领侍中。

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将俸禄分给门客及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由是民间爱戴,朝野赞颂,名声超越其诸叔伯。

王莽表兄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越王莽,且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赵飞燕立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禁卫。

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致仕,众人皆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

面对权势诱惑,王莽此时便一改谦谦君子形象,当权不让,为扳倒竞争死敌,秘密搜集淳于长罪行。然后利用过府问安之便,王莽便告诉叔父王根,淳于长已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做好准备,并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以致朝议对王家大为不利。同时又于闲谈之间,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

王根闻而大怒,便命其赶快向太后汇报。眼见证据俱在,王太后亦无话可说,便使汉成帝罢免淳于长,查清罪行,杀于狱中。

绥和元年,王根病重,举荐侄儿王莽代替自己大司马之位,时年王莽三十八岁。

王莽由此掌权执政,又恢复温良恭俭让之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宾客,自己及家人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次百官公卿来探望王莽母亲之疾,见王莽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其家中奴仆。

次年成帝去世,哀帝继位,定陶王傅太后与丁皇后家族开始得势。

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据势官满朝廷局面,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先封祖母傅昭仪与母亲丁姬,食邑皆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相等。

司隶校尉解光观察帝后相争风向,由是先自冲锋陷阵,上书弹劾王根在职时各项罪行。

汉哀帝就坡下驴,说道:王莽已为大司马,不能政出多人。王根既然行止乖戾,诏命夺其封爵,逐出京师;并将其所举荐官吏,悉数罢免。

高昌侯董宏承风希旨,奏道:《春秋》大义,母以子贵,请尊陛下生母丁姬为帝太后。

大司马王莽出班反对:此议不可。岂有一朝之中,有两个太后之理?

丞相孔光也上前阻止:董宏只图阿谀奉承,欲陷陛下于不义,决计不可!

字幕:孔光字子夏,曲阜人,孔子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议郎。后经光禄勋匡衡推举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绥和二年迁为大将军,继而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又封千户。

哀帝见大司马与丞相皆都反对,只得说道:此事罢议,将董宏免为庶人。

孔光:陛下圣明。

哀帝:定陶共王太后名爵既定,则应居何宫?

孔光:国无二主,定陶太后应另建宫殿居住。

大司空何武出班奏道:共王太后与陛下乃是至亲,臣谓可以住在北宫。

哀帝:准卿所奏,便请我祖母定陶共王太后移居北宫。

画外音:何武之奏请定陶太后居于北宫,其中自有深意。因北宫之中,向有紫房空中阁道与未央宫相通,如此虽然表面上将其祖孙隔离,实际来往愈加方便隐秘。移宫之后,傅太后从阁道早晚到皇帝住处,谋划政务;并求封自己亲属,使傅氏必与王氏外戚一争高下。如此以来,便使得汉哀帝不能根据正直原则,秉公行事。

其后不久,傅太后从侄傅迁贿买宫中内侍,施展奸邪伎俩,被朝臣告发劾奏。

哀帝因见赃证俱在,并无话讲,由是诏命将傅迁罢职,遣送回乡。傅太后由此恼怒,与孙儿哭闹不休,汉哀帝万不得已,又将傅迁留用。

孔光闻说傅迁复被留用,乃与大司空师丹联名上奏:侍中、驸马都尉傅迁巧佞无义,漏泄不忠,前已诏命免归故郡。未闻施行,复又诏止。如此朝令夕改,徒使天下疑惑,朝廷无所取信。臣等忝在有司之首,敦请即遣归傅迁于故郡,以销奸党,更应天戒。

奏疏虽上,哀帝毕竟拗不过祖母,傅迁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如故。

傅太后又要与王政君同获尊号,群臣多顺从其意,只有师丹与孔光认为不可。

汉哀帝难违重臣正论,内部又受傅太后胁迫,由是悬而不决。

其后师丹因犯罪免官,朱博代任大司空。

孔光在汉成帝商议皇位继承人时就与皇帝不合,其后又严重违背傅太后旨意,因此傅氏宗族便与大司空朱博勾结,共同诋毁诬陷孔光。

汉哀帝拗不过诸位舅公,只得下诏罢免孔光,命其交出丞相博山侯玺印,罢官回家。

朱博代替孔光担任丞相,几个月后就因妄奏政事,犯罪自杀。平当接替朱博担任丞相,几个月后亦死。王嘉随后接任丞相,几次忤逆哀帝旨意;更换三相,皆都不如孔光。

未央宫中,觥筹交错,水陆毕陈,汉哀帝正在举行宴会。

内者令秉承帝意,为其祖母傅昭仪设帷幄,坐于王政君身旁,与之并肩。

王莽不胜其怒,当场呵斥:定陶太后不过藩妾而已,怎能与至尊并坐!

哀帝面带讪讪之色,只得诏命撤去祖母之座,安排别处。

傅太后大怒,离席而去,临走时狠狠盯视太皇太后王政君,及大司马王莽各一眼。

宴会过后,王政君见傅太后在皇帝支持下步步进逼,感觉非常不安,便以退为进,要侄儿王莽上书辞职回家,以观天子态度。

王莽奉命,遂上书请辞,自动卸职。哀帝本欲挽留,傅太后不许,由是诏准。王莽就此隐居于封地新都,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养光韬晦。期间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罚,竟致逼迫王获自杀。世人以为此乃大公无私之举,颇具古圣贤之风,一时好评如潮。

朝中百官及平民,都为王莽被无故罢免鸣不平,纷纷上书,要求故大司马复出。

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命其侍奉太皇太后,但未诏复其职。

王莽回至京师未几,元寿元年正月十七日,傅太后突发暴病去世。哀帝甚为痛悼,诏命与汉元帝合葬渭陵,上谥号为孝元傅皇后。

汉哀帝在位七年,未有子嗣。因其不喜宫中嫔妃,惟喜男宠董贤。

字幕:董贤字圣卿,冯翊云阳人,初任太子舍人。哀帝刘欣喜其容貌,继位后即升董贤担任黄门郎,当日又升为光禄大夫,其后使任驸马都尉、侍中,旬月三迁。

董贤性情柔和,喜逢迎,善用谄媚固宠。逢轮值休息,都不肯出,常在宫中服侍。汉哀帝出则同乘,入则随侍左右,所得赏赐共达一万万钱,富贵震动朝廷。

汉哀帝诏令董贤妻入宫,与董贤共处;又召董贤妹入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董贤尝与天子同床昼寝,头枕哀帝衣袖而眠。哀帝欲起,不忍惊动董贤,遂抽剑断袖,方才下榻。断袖之癖典故,既出于此。

汉哀帝复升任董贤父亲董恭担任少府,赐爵关内侯;又让董贤岳父担任将作大匠,内弟担任执金吾;家中仆人,都受赏赐。董贤乘衣车服,级别仅次于皇帝。

待诏孙宠、息夫躬控告东平王刘云妻伍谒巫蛊,审而认罪。汉哀帝乃命令宠、息夫躬将此功分给董贤,诏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本集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