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 楚宫惊变(2 / 2)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17659 字 2023-05-21

太子商臣闻说成大心进宫来见父王,心知不妙,就问太傅潘崇:斗勃离间我父子,被父王赐死。今成大心复入宫进谮,未知父王是否受之。内宫深不可测,如何得其确信?

潘崇答道:殿下姑母江芈,自江国归宁,这几日始终与楚王朝夕相处,必知宫中之事。殿下可设宴招待姑母,于席间故意不敬;如此如此,必可探知大王心意。

商臣从之,依计而行,便宴请姑母,席间却又甚是无礼。

江芈受到太子冷落羞辱,果然大怒,口不择言道:咄!你这卑贱匹夫,对姑母尚敢如此无礼!难怪我兄楚王,与成大心商议杀你,而立子职为太子也。

说罢拂袖出门,升车而去。

商臣气走姑母,但也得到实信,不由大惧,遂急召潘崇以入,说道:此话既出于姑母之口,可见父王欲要杀我,其事确实。于今奈何?

潘崇:若使子职为王,你可甘心为臣,以事其为主乎?

商臣:自然不能。

潘崇:可愿效重耳,长年逃亡在外乎?

商臣:愈加不能。

潘崇闻此,乃现狰狞之笑,最后问道:则敢弑父杀弟,发动政变乎?

商臣点头道:我能!

潘崇击节赞道:欲成大事者,固当如是也!

于是俯耳献计,如此如彼而行。

太子商臣闻计,见说非但能保己命,兼能为王,哪里还将忠孝廉耻放在心上?于是连声答应,并依其计而行,暗中筹备。

楚成王四十六年,十月某夜,太子商臣率军入宫,包围楚成王寝室,逼父自杀。

成王知道必不能免,至此大悔,乃请求太子道:方才我命庖役,正在后厨烹制熊掌。待为父食毕熊掌再死,未知可否?

商臣答道:你企图拖延,等待外援来救耶?既将临死,食熊掌何用!

楚成王叹息数声,遂上吊自杀。

次日一早,太子太傅潘崇出面,召聚诸卿大夫于前殿,宣布国君因病暴死,遗命扶立太子商臣即位,是为楚穆王。

画外音:楚穆王逼令父亲上吊自杀,可谓中国史上首位弑父夺位者,开父子相残先河;但回思当年成王本人,亦是以弟弑兄堵敖,因而夺得君位。今被其子商臣弑父,亦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穆王即位,先为父亲治丧下葬,而后接受群臣朝贺,封赏功臣。成大心为若敖族首领,穆王虽然不喜,也只得将其升为令尹;以潘崇为太师,使掌环列之尹;其余各族公卿大夫,各有升赏。成大心既掌相权,由是若敖氏在楚国权势复重。

斗宜申字子西,乃成得臣之弟,成大心之叔,被封商公。闻说兄长成王被侄儿商臣逼死,不由惊怒哀痛,遂托言奔丧返归郢都,并与大夫仲归合谋,欲图复弑穆王,为成王报仇。不料谋事不密,迅速败露,斗宜申与仲归二人反被穆王诛杀。

昔巫者范矞似,曾云“成王与子玉、子西三人,俱不得其死”,至是其言果验。

镜头转换,按下楚国宫变,复叙秦晋情仇。

周襄王二十九年四月,秦穆公复使孟明视为帅,将兵伐晋。

孟明视感激穆公不记前番之失,再次重用之德,遂别秦侯,誓师东进。

秦师渡河之后,孟明视下令焚船,谓三军道:今后路绝矣,此去有胜无败。胜则尽雪前耻,为阵亡父兄报仇,败则有死无生!

三军闻此,尽皆感愤,且念三年前崤山之耻,由是勇往直前,杀向秦国。

秦军三战皆胜,先后攻取王官及鄗邑,接连大败晋军。晋人无力抵挡,皆都固城以守,不敢轻易出战。孟明视终于扬眉吐气,遣使返京报捷。

秦穆公赞道:此乃知耻而后勇,哀兵必胜者也。

遂出秦都,自茅津渡河,亲至崤山旧日战场。因命收拾山谷中秦人尸骸,为其发丧,掘坑封墓,哭祭三日。

秦穆公发誓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髪番番,则无所过。

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以致崤山之败,故作此誓。

秦国君子闻之,皆为垂涕:嗟乎!主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秦穆公伐晋返师,乃升孟明视为亚卿,使与上卿繇余共治秦国,由此兵威大振。

时有西戎主赤班,初见秦兵屡败于晋,便率诸戎叛秦。及闻秦师伐晋大胜而归,恐穆公将得胜之师移而伐戎,遂通过旧臣繇余,向秦伯奏请,声称愿率西戎二十余国,纳地请朝,共尊穆公为西戎伯主。

繇余转奏,秦侯从之,此便谓“并国二十,拓地千里,遂霸西戎”。

西戎诸国愿奉朝请,听命于秦,于是秦穆公威名声振诸侯,直达京师。

周襄王闻报,欲册封秦侯为方伯,使与晋侯并肩,议于众卿。

尹武公进言:秦虽霸西戎,然其位于西鄙,未若晋能勤王。今秦、晋交恶,晋侯驩能继父业,若册命秦,则失晋欢。不若遣使贺秦,则秦知感,而晋亦无怨。

襄王从奏,遂命尹武公使秦,赐金鼓以贺。

秦穆公拜受金鼓,自称年老不便入朝,使公孙支随尹武公如周谢恩。

是年繇余病卒,穆公遂以孟明视为右庶长,实为秦相。

百里奚当时致仕在家,隐居已久,闻报儿子拜相,遂道:我儿三战三败,又三败三战;今终打败晋师,一雪前耻。又助穆公成就西方霸业,使我老怀弥慰,再无憾矣!

于是大笑三声而亡,终年一百零五岁。

百里奚既死,儿童不歌,舂者不咏。遗命葬于故乡南阳,墓曰麒麟岗七星冢。

画外音:近两千年后,宋代书法大家黄庭坚路过百里奚冢,见其断垣残碑,感慨系之,遂写《过百里奚大夫冢》,其诗文道:客行感时节,况复思古人。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虞侯纳垂棘,将军西问津。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百里奚死后未几,蹇叔亦在家中去世,年过百岁,高寿而终。

秦穆公闻而悲悯,赐以金帛,亲往致祭,使西乞术、白乙丙舆梓返乡,归葬宋国铚邑,至此终得叶落归根。

画外音:蹇叔乃为千古奇人,平生曾作四大预言。其一预言公孙无知之死,其二预言王子颓之败,其三预言虞国之亡,其四预言秦师必败于崤山之谷。至此盖棺定论,四大预言无一不中。则蹇叔便被后世奉为预测家鼻祖,然后方有鬼谷子出,可与其并肩。

光阴荏苒,岁月易度,秦穆公已渐渐年老。

镜头闪回,十数年前。一声婴儿初啼,宫女到前殿向穆公报喜,说夫人诞生一女。

正在此时,适逢有人献璞入宫。穆公当场命匠人琢之,得碧色美玉,故以为祥瑞,便爱此女为珍宝。

转眼之间,爱女周岁。穆公命宫中陈设诸物于晬盘,使女择而取之,是谓“抓周”。

公主观玩良久,别物一概不理,独取此块碧玉,随手玩弄,久而不舍。穆公大喜,遂为公主取名为弄玉。

弄玉年纪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就口自成音调,声如凤鸣。仿佛天生便会,无人能为其师。

穆公钟爱弄玉,筑重楼以令居之,名曰凤楼。楼前又有高台,名为凤台。

弄玉年十五时,穆公欲遍索诸侯公子,为爱女求婿。弄玉闻之,向父亲誓约:必是善笙或善丝竹之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

穆公应之,使人遍访,不得其人。忽这一日,弄玉坐于凤楼,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便呼侍儿取笙,临窗吹之。那玉笙声音清越,响入天际,空中若有引箫而唱和者。

弄玉惊异,乃停吹而听,箫声亦止,余音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惘然,痴痴不语,因不胜冷月沁寒,乃将玉笙置于床头就寝。

未及片刻,便入梦中。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美貌少年羽冠鹤氅,跨凤而下,立于凤台。

弄玉:郎君何人,因何而来?

少年:我乃太华山之主,奉上帝之命,来与卿结为婚姻。

弄玉:君子既欲与我成婚,可知我之誓言否?

少年不答,乃于腰间解下赤玉箫,倚栏吹之。彩凤舒翼鸣舞,与箫声唱和。

良久奏毕,对弄玉道:此曲名曰《华山吟》,今可授卿。

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华山吟》亦余音在耳,丝毫不忘。

弄玉将梦中情形言于穆公,并奏华山之吟,不由人不信。穆公乃使弄玉描绘梦中少年影像,派孟明视持之,至太华山访之。

孟明视奉旨出京,登上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与公主所绘画像一般无二。孟明视遂以国君所托言之,并叩其姓名。

少年答道:某名萧史,粗解宫商,别无他长。即左庶长亲来相召,不敢辱命。

孟明视遂请共载而回,引萧史入谒秦侯。穆公便于凤台召见,视萧史形容潇洒,先有三分欢喜,乃命吹箫。

萧史奉命,遂取赤玉箫在手,呜呜咽咽,吹奏起来。才品一弄,清风习习;奏第二阙,彩云四合。演至第三章节,见白鹤成对,孔雀数双,栖集于台上,依节起舞;又百鸟和鸣,曲终多时方散。

弄玉坐于楼中帘内听之,命侍女出谓父亲:此真女儿之夫也。请问其笙箫来历!

穆公闻言,便以此问之。

萧史答道: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因象凤鸣,故百鸟翔集。

穆公大喜道:寡人有爱女弄玉,颇通音律,愿配郎君,幸子勿辞。

萧史亦大喜,当即拜谢,口称岳父泰山。

穆公乃命太史择吉,与其二人婚配成亲,并拜萧史为中大夫。

萧史不与国政,日居凤楼,不食人间烟火。弄玉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辟谷绝粒。

约居半载,夫妇正于月下吹箫,遂有紫凤、赤龙自天而降,止于凤台。

萧史见此,遂止吹奏,谓妻弄玉道:我本上界文曲星官,奉上帝之命下凡,整理人间史籍。周宣王末年,史官失职,是为夫连缀本末,备其典籍遗漏。周人以吾有功于史,遂称为萧史,今历百十年矣。因此功得为华山之主,因与卿有音乐夙缘,故先以箫声作合,又入卿梦境,得为夫妻。今我吹箫引凤来迎,与卿可以去矣!

于是萧史乘龙,弄玉乘凤,驾云而去,不知所终。

画外音:今人所称乘龙快婿者,正是出于此典。此乃上古神话延续,自非信史。但因在中国民间传说极广,亦属民间文学宝库中经典篇章,故此上录于此。

镜头闪回,还说信史。

孟明视渡河焚舟,伐晋当年,晋襄公虽避战于秦,但为维护先父霸业,便集诸侯,南伐中原。遂以不尊王室为借口,率宋、陈、鲁、卫、郑诸侯,集六国联军,进攻沈国。沈国自然不是诸侯联军对手,于是一击而溃,自此一蹶不振。

画外音:沈国前身是为聃国,位于今之安徽临泉县境。周武王克商之后,封最小同母弟季载于此,称为聃侯;季载又为周成王司空,位列三公。当时聃国是为侯爵大国,北至黄河、东至杞、西至东虢、南至陈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地,定都汝南一带,号汝南国,首任君主称为沈君忽。后因践土之盟,被降为子爵,愈加位卑势弱;又因位于晋楚等强国之间,便在春秋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只因地近强楚,只得与楚国交好。亦因沈国是为楚国同盟,因而屡遭中原诸国讨伐。此番六国伐沈,便是晋楚争霸中殃及池鱼明例。

沈国被伐消息传至楚国,正是楚穆王即位次年,闻报不由大怒,遂以牙还牙,举全国大军北上,来攻江国,以报复晋国及中原诸侯。

画外音:据《世本》及《史记》记述,江为嬴姓方国,开国始祖名叫江元仲,乃是伯益第三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嬴,是为嬴姓各族祖先。江为小国,先依附于楚,齐国称霸时,又改依附于齐。鲁僖公二年,齐侯征服江、黄二国,并使参与阳谷及召陵之会,江国故此得罪楚国。

晋襄公闻报楚穆王率兵来攻江国,愈加不甘示弱,便使阳处父为将,率周天子成周之师及诸侯联军,往攻楚国方城,以救江国。

联军行至半路,遭遇楚军,诸侯却不敢战,各自寻路躲避。

阳处父见此,便知无法作战;复闻秦国将要袭晋,只得引军而还。

楚穆王闻说诸侯联军星散,于是乘机吞灭江国。又一诸侯,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江国灭亡消息传至秦国,秦穆公因为同姓之故,为之服哀,并对诸卿说道:今坐视同族被楚所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

周襄王三十年,鄀国(河南淅川先背楚亲秦,继又背秦亲楚。秦军攻之,鄀国复迁于上鄀(湖北锺祥;迁徙之后未久,便灭于楚。鄀子后裔此后便以国为姓,称为鄀氏。

同年,楚又攻灭六(陆国,继而复灭蓼国。六国故地在今安徽六安一带,传为皋陶后裔封地;蓼国在今河南固始县境内,为偃姓之国,亦是皋陶后裔封地。

楚穆王俘侯灭国,由此势力北越淮河,北境已至中原之境。

中国诸侯闻之,无不大惊,焦虑万分。当时正值阳处父率周师及中原诸侯南征,无果而还,晋国自是不敢与楚争锋;秦穆公心伤江国之亡,便欲振奋精神,独自抗楚。于是升朝坐殿,会集众卿,商议南下伐楚,一决雌雄。

正在议事之时,忽黄门来报,说上卿繇余病笃,昨夜亡于府中。

穆公闻报,大叫一声:天丧我也!

口吐鲜血,倒于座上,就此卧病。因病中厌言兵革,伐楚之事遂寝。

乃罢朝三日,命厚葬繇余,为防被盗,造墓四座。又赐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名为氏,因此衍生出由氏、余氏。其后未几,上大夫公孙支亦卒。

孟明视见朝中将空,心忧秦国社稷,乃求见秦穆公,向秦伯荐贤:今有子车氏三子,分别名为奄息、仲行、鍼虎,并有贤德,国中称为三良,可令入朝参与国政。

穆公准奏,遂皆拜为大夫,恩礼甚厚。此后秦穆公身体每况愈下,时或恍惚。周襄王三十一年,春二月望夜,穆公坐于凤台观月,想念爱女弄玉,朦胧睡去。(本集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