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影业如今已经有超过1名员工了,他们全都围着《密室逃生》这个项目打转,一旦这部电影失利,那么大概率公司解散,他们滚蛋。
在桃乐丝的办公室,苏特·格林再次表明了加盟的打算,至于原因他讳莫如深,两人也没再打听。
为了表现自己的价值,苏特问了两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奥斯卡是什么。”
桃乐丝不假思索道,“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水准最高的奖项。”
王权想了想,“米国影业内部的大规模评奖。”
苏特,“都不全面,在我看来,奥斯卡不是电影界的奥运会,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内部奖,它是从米国的视角看到的全球影业,就像报刊报道新闻一样,不可能两百多个国家平分秋色,必定是从自己读者的角度有所侧重,也正因为米国电影产品占据了全球非常大的比例,才使得奥斯卡具有了全球的意义。”
即,它是一个立足米国,从米国观众视角下的全球奖,是全球最具江湖地位的奖项。
王权不禁想到,那如果华语电影占据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江湖地位又该怎么论呢?
不过十几年后的事现在想也多余,还是听听苏特讲冲奖的事吧。
“想要冲奖,一般有两种套路,第一种,年初上映,第二种,年末上映。”
“等一下!”桃乐丝突然叫停,然后把外面的助理布里特·马灵叫了进来,让她做笔记,“请继续。”
苏特喝了口水,“首先我们讲最佳故事片的提名规则,其实很简单,每年的12月26日之前,任何在洛杉矶连续公映一周的影片,无论出品地,使用语言,都可以参选来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王权点点头,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個确实没有国家限制,只是非本土作品得奖的非常稀少,12年的法國电影《艺术家》算一部,不过也是默片+英文对白。
还有就是2年的《寄生虫》,不仅是非本土电影,而且还是首部非英文对白的获奖影片,只是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有六千多个评委,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两个办法,第一,看过的人最多,第二,看过后印象最深刻,这就造成了两种冲奖模式,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年初和年末。”
王权若有所思。
苏特继续,“年初冲奖,冲奖历程可以持续一年时间,可以最大限度让数千名评委看到你的作品,看到了,才有希望在投票的时候把你放在前面,以今年这届举例,《撞车》就是5年年初的作品,通过持续不断地参加影展,小规模放映积累口碑,渐渐在最佳影片的争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断背山》则是年末冲奖的典型,12月9日才开始在洛杉矶小规模放映,好处就是对于看过的评委们,它是新鲜的,后尽最大的,如果只投一张选票,很多人可能会选大脑里印象最深的那部,而年初的冲奖选手可能已经被遗忘了,除非你的冲奖经费可以持续到年末,或者质量远超同届选手。”
苏特又补充了一点年末冲奖的好处,“对于年末冲奖的影片,当入围名单公布的时候通常还能在院线看到,可以在票房上有明显的反馈,如果得奖了,那么票房还能飙升一波,比如《断背山》,入围之前票房4万,最终票房8万(北美,这都是奥斯卡功劳的直观体现,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呢。”
桃乐丝,“我喜欢第一种,可以从容不迫地冲击奖项。”
王权,“我没得选,我只能选第二种,因为我想参加明年的奥斯卡。”
“什么!”桃乐丝诧异道,“你打算今年就拍完,而且还要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