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阴差阳错
邝燕茹她感觉很委屈,但又不敢反驳,眸子中泪光闪闪,泪珠在眼眶打着转儿,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葛培均阴沉着脸,从地上捡起拐杖。
即使受过特工训练的女人,也一样还是女人,难免会使小性子,更难免会头发长见识短。
片刻后,他微微平息一下胸中的怒气,压低声音:“你忘记在学校的时候,教官都是怎么教你的了吗?”
邝燕茹低眉顺眼地摇摇头。
“如果我们暴露了,各个交通要道一定会很快就被他们封锁。走大路的话无异于是自投罗网。他们以为咱们要么乘火车、轮船,又或者是坐汽车逃走了,谁能想到咱们会来到这个大山里。”葛培均的语气中透着几分得意。
女人点头,心里却在想,都怪没跟自己提前商量,走得又太急,连换洗的衣服没敢多带几件,山里的条件这么艰苦,以后怎么办?
葛培均一本正经:“记住,咱们进山是买药材的。你是我老婆,我不放心你一个妇道人家在家,所以把你一同带了出来。
如果今后打听到‘台灯’没事,咱们的药店还得继续开下去。不过,密室里的财物可要早点转移,这次太仓促了。”
女人嘴角微微上扬,莞尔一笑,她只听到了前半句话。
葛培均长得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很丑,年纪又大,但大多时候对自己还真是不错。
现在为了能够解释的清,他又不惜送自己个绿帽子戴。
当然了,葛培均一直都不准和其他的男人来往。
邝燕茹的女儿态,看得葛培均心一软,伸手去摸女人的脸颊,歉声道:“还疼吗?都是我不好!”
女人抓住他粗壮的大手,抽泣道:“不,是我的错!”
葛培均放下手中的东西,将女人紧紧地抱在怀里,柔声道:“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不该打你!”
正在两人抱在一起你侬我侬的时候,路边的树林里传来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
两人慌忙分开,可还没有等到两人反应过来,就听到一个冰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不许动!”
两人一路走来,虽然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但葛培均生性谨慎,一直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周围的环境格外的敏感。
此时忽听得身后暴喝,顿时吓得一哆嗦。
他下意识去摸枪,但后方那人动作更快,咔嚓一声响。
那是拉动枪机的声音。
下一刻,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葛培均和邝燕茹两人。
两个人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在这种荒无人迹的地方,突然冒出一个持枪的大汉,任谁见了之后都会心里发慌,何况两人心里本就有鬼。
邝燕茹看得很清楚,对面的大汉皮肤粗糙黝黑,但身体极为壮实,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野外生活的。
葛培均到底是经验丰富的特工,很快便镇定了下来,他将双手缓缓举过头顶,转过身。
“好汉,我们只是进山买药材的,还请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
此时他也看清了对方的模样,大汉手中的驳壳枪准星磨得有些秃了,枪身上好几个地方磨得发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再结合大汉身上的衣服和相貌,葛培均心里已经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早就听说明山一带有红党的游击队活动,国党的军队为此还几次进山大规模的进行围剿,但游击队却像是火种一样,始终未被扑灭,隐隐有燎原之势。
葛培均在临城的这些年,可不仅仅是在收集国党军政情报,对红党的动态也非常关注。
红党的游击队跟国党的队伍大不一样,他们不抢粮,不欺负老百姓,反倒是把老百姓当自己人,还帮着老百姓挑水、扫地。
要想过了今天这关,就得把戏演足。
葛培均一边稳住对面的大汉,一边不动声色地对着邝燕茹使了个眼色。
两人在一起时长日久,邝燕茹当即明白了葛培均的意思。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由葛培均来应付,她在关键的时候配合即可。
对面的大汉正是跟曹铁一起下山的支红涛,他冷冷地看着葛培均,问道:“你们两个穿成这样进山买药?”
邝燕茹可是穿的高跟鞋,根本不适合走山路。
葛培均赶紧解释:“好汉您有所不知,我老婆年轻漂亮,放在家里我……”
说着,脸上露出尴尬之色,眼神却是那种你应该懂得眼神。
支红涛不语。
“好汉,我知道这年头谁都不容易。您看这样行不,我们手头上还有些钱财,匀一些给你,您放过我们可好?”
葛培均当然不能表现出早就识破了支红涛身份的模样,还是得把他当成山匪。
说着,他放下一只手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牛皮钱包。
在逃离药店的时候,他还是很细心地将一些钞票装进了钱包中,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看到鼓鼓囊囊的钱包,支红涛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山上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他已经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了。
葛培均苦着脸道:“好汉,您看……”
支红涛伸手将钱包接过,装进了口袋里,枪口稍稍一撇:“行了,你们走吧!”
他怎么接过去了,难道不是游击队的人,真的是土匪?
可土匪就这样放他们过去,岂不是太便宜了?
葛培均和邝燕茹也来不及多想,千恩万谢一番,赶紧离开。
支红涛收起手枪,掏出钱包在手中掂量了几下,喃喃道:“这样就想蒙混过关,想得太美了!”
葛培均、邝燕茹也顾不上身体乏累,出了支红涛的视线,犹如惊弓之鸟一路沿着山路急行。
虽然这次侥幸过关,但也是惊险万分。
幸亏那拦路的大汉不够精明,竟是连他手中的小皮箱都没有打开查验。
总是保住了大部分的财物,至于钱包中的钞票,对葛培均而言,只是一点小钱而已。
邝燕茹微微点头,觉得葛培均说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