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他出生在甘省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上面还有6个哥哥姐姐。
他的的父亲是一名文艺兵,在部队中负责单簧管的演奏。
他的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
由于家中的人口实在是太多,父亲在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大家庭的开销。
小时候,他经常吃不饱肚子,每到月底的时候,他就跟着母亲挨门挨户地去邻居家求助,求得一些米面回来度过月底的粮食危机。
直到下个月月初的时候,父亲的粮票下来了,全家人才会把借来的米面先还给邻居,然而到了月底,粮食周转又周而复始。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并没法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唯一能算得上爱好的就是跟着父亲学习单簧管的演奏。
虽然他家境贫苦,但从小就有一个梦想。
就是期望能够走出这个小地方,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
1981年,17岁的他沿袭了父亲的脚步应征入伍,成为了兰州某军区的一名侦察兵。
来到了部队中的他对一切事务都感到非常新奇,在平时训练外的闲暇时刻,他都会拿出自己的单簧管给战友们陶冶情操。
偶然一次碰巧,他在演奏单簧管的时候被领导发现。
领导没想到部队中竟然隐藏着这样的大才子,当即拍板把他调入了部队的文艺宣传队。
他在文艺上的道路终于算是开启了一个起点。
这期间,正赶上建国35周年,当时他是联合军乐团中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检阅。
这次的检阅,整个军乐团都受到了中央的通令嘉奖,还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
1985年的时候,他离开了部队,考入了甘省曲艺团,成为了一名演员。
之后的工作中,他凭借着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被特招到兰州军区担任相声演员,他一共出演了5多个场次,再一次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
1991年,他转业进入到了甘省电视台工作。
凭借多年积累的文艺经验,他很快就成了甘省电视台的名嘴之一。
时年,当时已经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的杨澜来到甘省兰州看演出,恰好见到了正在主持节目的他。
杨澜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趁机点拨他,认为以他这样的才干绝对能够去到央视闯下一番天地。
杨澜在完成甘省的安排之后就回到了帝京,他将杨澜的话听了进去,打算去帝京闯一闯。
但是,当他怀揣梦想抵达帝京,进入央视大楼的时候,却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央视的负责人表示,现在人已经够了,你还是先回去吧。
沮丧的他只得又踏上了返程的列车,然而本以为央视的梦想就此告一段落,却没想到几个月后他竟然接到了央视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是否要过来上班,他接到电话后欣喜若狂,直接就装好了行李箱在第二天一早抵达了帝京。
那一年是1993年。
初来乍到的他只是央视的一名临时工,他的薪资只有2元左右,而这样的薪水根本不够支撑他在帝京的生活,为了坚持下去,他选择住地下室、吃凉水馒头度日。
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同年他和许戈辉共同主持了节目《东西南北中》。
“刘公子?”
办公室里,成轶坐直了身体。
“刘公子只是我的网名,成总可以喊我小刘。”,对面的声音轻佻中带着一分恭敬。
成轶仰躺在靠椅上,轻笑一声,说道:“我还是叫刘公子好了,刘公子,不知道你给我打这通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成总,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昨天晚上的剑斩书生应该是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