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兀鲁伯要走了(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311 字 2023-11-27

国子监离詹事府很近,走几步也就到了,这里曾经也是王宫的一部分,被单独划出来做为国子监教学之用。

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想要进来学习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大明的国子监,大都是官宦子弟出身,普通人想进去学习几乎不可能。

而大汉这边的国子监,因为大汉立国的时间还短,也没什么官宦子弟,而且为了吸引大明的读书人前来,朱瞻壑还特意放出消息,只要大明有一定教学的读书人来大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就可入学。

因此大汉国子监的学生来源很杂,有官宦子弟,也有贫苦百姓出身的才子。

朱瞻壑来到国子监,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因为地方大,学生少,而且教室也十分分散,现在正在上课的时间,路上也几乎见不到什么人。

李齐带路,朱瞻壑很快来到兀鲁伯讲课的院子。

刚进院子,就听到兀鲁伯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正在给听课的人讲解着月亮的运行规律,以及对月球表面的观察发现。

朱瞻壑迈步上前,来到教室的窗外,听到里面兀鲁伯讲解道:“无论在哪个国家和文明中,都对月亮有着许多的描述和传说,比如中原的嫦娥奔月,传说中月亮上还有月宫和桂树,不得不说这些传说十分浪漫。”

说到这里时,里面的兀鲁伯顿了一下,接着这才继续道:“但很可惜,传说终归是传说,我来到大汉后,用太子殿下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月亮的表面,结果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嫦娥,反而只看到一颗粗糙的大石头,上面有平原也有高山,却没有发现河流和海洋,更没有见到任何人或动物……”

兀鲁伯讲解的十分详细,也十分生动,时不时还插入一些民俗或历史小故事,使得他的讲解更有趣味性,也十分的吸引人。

朱瞻壑站在窗外向里面看了看,发现下面听讲的学生还不少,甚至在教室的最后两排,还坐着几个中年甚至是老者,显然他们和李齐一样,都是来这里旁听的。

教室里的兀鲁伯讲的认真,下面听课的人也听得十分入神。

所以朱瞻壑也没有进去打扰,就站在外面静静的听讲。

最后一节课终于要结束了,兀鲁伯这才颇为感慨的总结道:“各位都是大汉的栋梁之材,相比于普通人,你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对世界也有更深刻的认识,日后也不会被温饱所困,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闲暇之余,抬头看一看我们头顶的星空,思考一下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又该去往何处?谢谢大家!”

听到兀鲁伯最后提出的终极问题,朱瞻壑也心中一动,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这个时代的学者,同样也困扰着后世的学者,哪怕后世的科技大发展,但依然有极限,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意义与未来,也依然在探索之中。

教室里的学生对于兀鲁伯最后的问题,也都是大感震撼,一个个都是呆愣许久,这才清醒过来,随后站起来向兀鲁伯行礼,这才一边讨论一边离开。

等到人都走了,朱瞻壑这才进到教室,对正在收拾东西的兀鲁伯笑道:“兀鲁伯,你讲的课真是越来越好了,我刚才在外面都听入迷了。”

“殿下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讲的这些在伱面前实在有点班门弄斧了。”

兀鲁伯却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因为他讲的这些内容,许多都是从朱瞻壑这里听来的。

“不一样,我虽然懂这些,但却不能像这样讲的这么精彩,你若是亲自教书育人,肯定能培养一批出色的弟子!”

朱瞻壑却再次夸赞道,他说的是实情,有些人十分博学,但嘴上却讲不出来,更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老师,相比之下,兀鲁伯即博学又健谈,讲课也十分有趣,这样的人绝对是个优秀的老师。

听到朱瞻壑真心夸奖自己,兀鲁伯也十分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谦虚了几句,随后他请朱瞻壑到旁边的亭子烹茶聊天。

直到这时,朱瞻壑这才说起正事道:“喀布尔已经开始交割,帖木儿那边想要让你去喀布尔,所以兀鲁伯你恐怕要准备动身离开西京了。”

“这么快吗?”

兀鲁伯闻言也愣了一下,本来在他的估计中,自己应该还能在西京多呆一个月左右,却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让他也有点猝不及防。

“是有点突然,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不过我们两国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日后我会劝说父皇,与贵国和平相处,到时如果你还想来,我们西京的大门永远都为你敞开着!”

朱瞻壑最后也露出不舍的表情。

兀鲁伯是个性情中人,在朱瞻壑看来,他更像是个单纯的学者,而不是敌国的皇子,而且兀鲁伯也做不了一个伟大的帝王,日后帖木儿交到他手里,恐怕依然会重复历史上的命运。

“多谢殿下,如果日后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来西京的!”

兀鲁伯听到朱瞻壑对自己的承诺,也十分郑重的回答道。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