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N90N50IIIN7N9(2 / 2)

流星羽 道行远 5875 字 2023-05-21

李宁的第三代产品推出市场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了,在产品上市之初,redding为各位评测了n55iii这支球拍,而时隔数月之后,redding在神兵利器区看到有网友要求评测室推出n9iii的评测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评测室一直还没有收到对n9iii或者是n5iii进行评测的消息,但却收到了n7和n9的评测任务。鉴于以上的情况,redding决定以私人的n9iii和n5iii以及官方送测的n7、n9联合送出评测供中羽网友参考,希望中羽的网友能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官方评测室和本人的评测作品。

本次评测的n9iii、n5iii、n7和n9在本人手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期间也进行其他的评测任务,但是这四支球拍的表现还是令笔者印象十分深刻的。本次评测拍摄的器材是新入手的nikond8+nikkor7-2mmf4vr,由于属于初次使用,照片效果可能达不到以往的最佳水平,还请各位多多见谅。

好了,闲话休提,让我们正式开始这篇n9iii、n5iii、n7和n9的联合评测吧!

不论是n9iii、n5iii或是n7、n9,在经历了三代的升级后,性能偏向和外观设计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n9和n5一代的外观设计均以红色为主要色调,在科技配备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二代的n9ii继续保持了红色的主要配色,再配以金黄作配衬,十分华丽夺目,而n5ii则“由红变蓝”,成为一支由傅海峰短时间代言过的“小清新”型的球拍,两者的改变都受到市场不俗的反响,n5ii尤为甚之;n7和n9更是初次推出的新系列。

到了第三代产品,n9iii和n5iii又作出了一次大换装。首先,n9iii变成了“黑白配”配色,与n9ii的“辉煌豪华”相比整体感觉更为沉稳冷峻;而n5iii更是推出紫金和金银两色可供选择,相信这是由于n5iii不再由傅海峰代言,而使用者更多是国羽的女选手(以王仪涵和李雪芮为代表而使然的,自然要配色上也更偏向于女性化多一点;n7和n9以黑白双煞的造型面世,代表着风云组合刚强力量的男性形像。

谈罢外观,让我们放眼到四把球拍的科技设计上。

n9iii在n9ii的基础上加入了3d立体风刃拍框设计,再配以灵控内锥、超导纳米、机翼恒定系统、复位弹性扭角、多点复合碳纤维强化系统、力学优化拍框系统和空气动力学科技拍框截面系统等科技设计而成。由于除了3d立体风刃外,其他的科技点均在以往的产品中有所使用,因此对于n9iii来说,3d立体风刃就成了n9iii最大的特色(虽然此前已经有n8作为试水产品。豪无疑问,从n9的类盒式拍框,到n9ii的破风拍框,再到n9iii的3d立体风刃,李宁一直在为n9“提速”,使其摆脱“笨重不灵活”的初感,更为适应目前快节奏的攻守转换。

n5iii相比起n5ii,加入了自n65以来出现的风动导流系统,再加入灵控内锥,超导纳米,机翼恒定系统,复位弹性扭角,超细高强度仿生中管,力学优化拍框系统和空气动力学科技拍框截面系统。与n9iii相似,n5iii也在“提速”,只是方法不一样而已,而两种均通过改动拍框来达到提速的科技中,在使用时哪种会比较感觉明显呢?同时,很多网友会认为n5iii就是换了配色马甲的n65,因为两者从参数上看实在是过于相似,这很容易会认为李宁是在“新瓶装旧酒”,事实上又是否如此呢?笔者在下文将会为各位揭晓。

n7和n9是n系列的新成员,主要的科技卖点在于拍框的能量聚合平台科技,这种从“麦比乌斯圈”折纸上得到灵感的科技概念确实非常地有新意,而实际中的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实感评测

笔者用相当长的时间对这四把球拍分别进行了测试,以保证四者的感觉不会有混淆的情况,以及能更细致地为各位剖析两者手感的分别和购买的参考意见。

高远球部分

先来说说n9iii的表现。n9iii在击打高远球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杆的硬度,对于触球的瞬间,手掌可以得到一个很清晰的力度反馈,这使在使用者在击球时即可完全感知出球的深度,对于单打的场合来说,n9iii的高远球表现无疑是优秀的。上文提及的3d立体风刃拍框,在n9iii身上结合得十分理想,令n9iii相比起n9ii有小幅度的挥速加成,相比起n9可谓天渊之别,因此在后场被动时的瞬间发力,对于使用者的绝对力量要求又略略地降低了一点,更适合业余球手使用。

n5iii方面,高远球的手感与n9iii截然不同,这可能源于中杆硬度的差别。n5iii的高远球深度相比起n9iii会更高一个档次,相近的发力情况下,如果n9iii是仅仅在两线之间的话,n5iii是绝对可以打出后界的!同时,n5iii的弹性十分优秀,在被动时可以获得比n9iii更为动位的回球。而手感方面,n5iii虽然在深度上优胜了,但是对于手感的反馈来说,n5iii的清晰度不及n9iii。从挥速来说,虽然n9iii和n5iii的平衡点相近,但是n9iii的挥速明显地比n5iii更快,这也大致地分出了两个科技点之间在挥速上的高低。

n7和n9跟以上两者都有极大的不同,可能说完全感觉不出是一脉相承的产品。n7在击打高远球时比n9要略略轻松,不过两者的击球感觉都是比较复杂的。之所以说是复杂,还不如说是手感。两者的手感在高远球的深度和广度控制上都差于n9iii和n5iii。出球的深度控制上,n7和n9的深度要浅于另外两者,如果以n9iii为标准的话,以n9iii回球到位的力度去用于n7和n9可能是仅仅到达第一条底线;而广度的控制上,在对底线两角的控制中,n7和n9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即使是长期的使用后也很难达到绝佳的磨合状态,笔者认为这与新的拍框科技不无关系。将n7和n9细致的划分的话,n9的击球手感较硬挥重较重,出球时对于手腕和手指的力量较高,而n7则挥重较轻手感较柔,相对来说较n9的使用要求要低。

吊球部分

n9iii与n5iii的吊球手感也不相同,n9iii偏向于刚性,而n5iii偏向于柔性。对于笔者来说,会更为偏向于n9iii,因为n9iii在吊球的指向上会比n5iii更为出色一点,特别是在被动时候的后场吊网前过渡,n9iii可以给笔者9%的信心,而n5iii则只有7%左右,虽然这是个人的感觉问题,但是从上手度来说,n9iii会更快地与使用者融为一体。如果说到吊球的偏好方面,n9iii容易打出球速快,落点更深更尖的出球,而n5iii则容易吊出离网较高,但更为贴网的吊球。

n7的吊球方面手感较好,落点的控制上令使用者有一定的把握,在吊球时擦网和中白带的情况也偶有出现;n9吊球的感觉相比起n7也差不多,但是手感会偏硬一点,出球会更快,弧线也能打得更平一点。虽然两者也并没有界定为双打专用球拍,但是在单打时使用n7和n9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