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荣成县(2 / 2)

清康熙二十年裁卫一事又提上日程。威海卫的绅士以威海是军事要地为由,要求保留。

康熙帝看后认为此事不易操之过急,裁卫之事再一次被搁置。

清雍正三年裁卫之议又起,兵部行文裁卫。贡生吕曰卓冒昧渎陈,要求不裁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于是此三卫又保留下来。

到了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奉旨率员到登州裁卫,达成了裁卫。

雍正十三年四月,兵部议定后,雍正帝下诏裁卫,设荣成、海阳二县。至此,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全部裁撤。

清乾隆元年荣成县第一任知县、江苏进士罗克昌到任,着手修复城门、城墙、县署等建筑。

并开凿护城壕、修复环城跑马道。他将原成山卫守备署作为临时县衙门,随后在成山卫旧址修建荣成县衙与县城。

乾隆二年县衙建成,县衙占地东西1余米,南北5余米,朝南开有1个正门、两个侧门。侧门内左有土地祠,右有监狱,其偏东方向为典史署。

正门最为气派,内有仪门,进仪门有大堂三间,为知县升堂理事之处,堂后即知县宅邸。

县衙内还设东西廊房,为办公之处。乾隆四年县城修缮完毕。

北城门之名继续延用“武宁”,东城门之名由“永宁”改为“永泰”,西城门之名由“迎恩”改为“天顺”,南城门之名由“镇远”改为“文兴”。

四个城门都是有青瓦、立柱、吊檐的门楼,北城门外有吕祖阁;南城门外有天坛、社稷坛、三官庙、鲁班庙及京城匠人修建的南戏楼。

东城门外有神农坛、龙王庙等建筑;西城门外有厉坛等。当时,人们称这里为“小bj”,主要是因其布局完全仿照bj紫禁城样式建造。

甲午战争爆发,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县衙被烧毁。清光绪二十年荣成县知县又把原明朝用过的卫府重新修复,作为县衙办公处。

据传,关于荣成县县衙的选址,还有一个“称土选县衙”的故事。

当年不夜村和成山卫等四个地方,为争县衙选地,互不相让,主事官员便想出了一个“称土选县衙”的办法。

让四个地方的代表各取当地一定量的细土,并当众称重,哪个地方的土重,就把县衙建在哪里。

结果成山卫的代表在土中掺上了些细铁沙,侥幸胜出。最后,主事官员按照约定把县衙建在了成山卫。

地方传说这种东西真假难辨,但是在这地方有这一类的传说,至少说明荣成县的老百姓有自己的为人处事智慧。

对李云龙来说聪明人总比笨蛋有点用处,否则这地方的人都笨得和木头疙瘩一样。

那么李云龙还要他们有什么用?费点劲制造傀儡军团不是比他们更能干?

李云龙的目标是这里的县衙,平时没有什么事情的话荣成县的县太爷就住在这里。

县衙不仅是办公的地方,县太爷和他的家眷平时也住在这里。

过去封建朝廷所说的守土有责,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县衙在谁的手里。

如果连自己的县衙都被别人占了,那么当地的县太爷肯定是有责任的。

除了县太爷之外,县丞啊典史呀只在县衙办公,一般的情况下晚上还是需要回自己家的。

县太爷又叫百里侯,毫无疑问是本地官面上第一人,按理来说也是消息最灵通的人。

对人生地不熟的李云龙来说无疑是第一目标。

可惜现实情况很不如意,并不是县太爷家人的问题,虽然县太爷和自己的老婆睡在一张床上,可这对李云龙并不造成困惑。

让李云龙投鼠忌器的是县太爷身体当中的机械寄生虫。

机械寄生虫的外貌如同细长的铁线虫,从县太爷的颈部一直绵延到头脑。

从外表上看没有明显的创口,李云龙怀疑当初机械寄生虫就是从县太爷的后颈部分钻进去的,所以才没有留下明显的伤口。

这件事情让李云龙颇为后怕,因为机械寄生虫明显就不是这个世界的手笔。

幸好在动手的时候出于谨慎李云龙先对县太爷的身体进行了扫描,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否则的话李云龙直接对县太爷动手,人体脑部不正常的反应很可能被机械寄生虫发现。

到时候机械寄生虫如果有什么警报装置就肯定会惊动县太爷背后的玩家。

如果那种不利的情况发生不管是什么原因李云龙都会失去先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