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始皇大道21(1 / 2)

盾构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挖掘机械,有大的也有小的,发展历史颇为漫长。

一开始我国是不能够自主生产盾构机的,世界上也只有日,德这样的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制造。

直到2年以后我国的科研人员才攻克了盾构机制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不仅成功的制造了盾构机,还因为产品的物美价廉畅销全球市场。

和钻井设备不同,钻井设备一般是从上往下挖,盾构机却属于在地面下挖出一条隧道。

大型的盾构机普遍应用于各种工程,比方说在山体上开一个隧道,在地面下为地下铁准备一个隧道之类的。

其优点是一次成型。大型的盾构机挖掘的隧道直径面积往往达到十几平方米,在地下挖掘沙土前进的时候,还能够加固自己挖掘的部分。

能够适应复杂的地下环境,同时还有大量灵敏的探测设备,可以确保自己在地下不会挖错方向。

当然这些技术是放到现代社会才真正发展起来,在盗墓迷城的位面受限于时代的基础发展有限。

蒋中正和陈果听不懂考古学院的老学究究竟在说些什么,不明觉厉之下只好纷纷赞扬老学究厉害。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一听他们瞎拍马屁就知道他们没有听明白,不过被本地土著吹捧的感觉也不错,也就随他们去了。

实际上真正的盾构机非常复杂,想要研发制造的话没有以亿为单位的资源投入根本弄不出成品。

考古学院的这套设备不过是因陋就简,根本就是临时搭起一套简陋的骨架,然后将挖掘设备和探测设备分开。

虽然看起来很方便但是输出功率受到限制,直到请来了李教授,在材料学上取得突破。

并且整体设备使用亡灵法术进行驱动,这才有了投入实用的价值。

当然这里边的弯弯绕绕考古学院的老学究是不会告诉蒋中正和陈果的。

蒋中正和陈果只看到这套设备运行起来之后果然不需要人力干预。

临时拼装起来的巨大刀片直接在地面上挖出了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圆洞。

一边挖掘还一边可以对洞壁进行加固,不管地面下面有什么东西,植物的根茎也好,动物的骨骼也罢,包括大块小块的岩石。

全部都被切碎并且有序的运了上来,这些挖掘上来的土石方又被及时运出来考古队的人只需要在地面上准备一辆拖车把这些挖掘出来的土石方及时运走就可以了。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流水线机械化操作,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往地下挖一,二十米。

就算中间考古学院人为停止挖掘,拿一堆奇奇怪怪的设备重新测量,这样仅仅挖掘了半天的时间就挖通了秦始皇皇陵上方的封土。

对于这一点考古学院的老学究也是有理论研究的“古代帝王的陵墓都需要考虑风水方面的问题,秦始皇贵为祖龙当然也不会例外。”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近代的风水师往往弄不明白古代帝王皇陵的风水,其实这只是因为近代的风水师无法想象古代帝王倾一个国家之力为自己建造的皇陵,究竟达到什么规模。”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那是动员几十万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浩大工程。”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一般会人为改易地面上的风水结构,直到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才肯罢休。”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不过秦始皇的皇陵这里比那种情况还要复杂,历史记载当中,秦始皇为了修建自己的皇陵动员了七,八十万人耗费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整个工程。”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那不仅仅是地面上的风水,地下也有严格的要求,除了有山有水之外深度也很惊人。”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按照历史记载秦始皇皇陵的深度是‘下三泉’,这里边的‘泉’指的应该是地下水。”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这个深度很模糊,理论上推测应该是地下5米至15米。”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可是考虑到秦朝的生产力和秦始皇的皇陵规模,这个关于深度的推测明显是有问题的。现代理论认为秦始皇的皇陵深度距离地面大约有四十米左右。”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兵马俑距离地面的深度更少应该不到十米。目前我们是在骊山边缘挖掘,从现在的挖掘成果看仅仅是四十米左右就挖到了底下的巨大空间。”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颇为得意“事实说明,现代理论关于秦始皇皇陵深度的推测是正确的。”

可惜现实很快就用一巴掌呼在了考古学院的老学究那一张老脸上,挖到的空洞其实是地下一条暗河的正上方。

考古学院的老学究差点儿没有被气死又不好明着冲蒋中正和陈果生气只好说“看来运气不太好你们选择的挖掘地点出了一点误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