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真的是太复杂了,每一个地方都非常考究。当得知唐军的潜艇可以下潜到100米以下深度之后,多恩方面的工程师更不敢妄言彷制的事情了。
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正是因为之前有过自己独立研发潜艇的经历,这些人才真正知道水下100米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个他们根本无法企及的深度,在他们看来所有空心的玩意儿在那个深度都已经被压扁了。
可唐军的潜艇偏偏就可以在那个深度航行,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材料、结构统统都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这怎么可能彷制的出来?
“他们使用了更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果是我们的焊接技术,会断裂漏水。”这个老专家对希望已经落空的海军将领解释道:“他们的材料也是特殊的……我们是制造不出来的。”
其实这些都还是大方向上的问题,一些细小的问题最终决定的东西看起来不显眼,却决定着潜艇的生死:这里加工精度差一点儿,那里加工精度差一点,最后潜艇的噪音可就上去了。
你说如果你的潜艇在水下一直敲钟,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别人的驱逐舰都不用声呐了,贴在船舷上都能听到你潜艇的噪音,你还打个屁?
知道两国合作内情的海军将领叹了一口气,然后苦笑着说道:“幸亏我们已经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早有准备。”
没错,他们早有准备……他们花钱从大唐帝国购买了一整条潜艇生产线!这笔钱的支付方式是铜矿和铁矿……
项目包括1100名潜艇制造工人的培训、一个建造潜艇的船坞,船壳的焊接技术,u艇的全部图纸,柴油机技术,通气管技术等等。
不过船壳需要的钢材以及百分之三十七的特殊零件,还需要多恩向唐国进口。一艘船的材料1100万,比直接购买潜艇的7000万便宜多了。
只可惜全部的生产都要在大唐帝国的工程师监督下进行,建造几艘潜艇唐国那边全都知道。
按照合约,多恩最后将在自己的本国制造27艘同型号的潜艇,包括购买的三艘,总数维持在30艘。
在完成27艘潜艇的制造后,潜艇耐压壳技术,通气管技术、柴油机技术,配套的密封技术……这些都要无偿转让给多恩帝国。
整个合作总价值3亿5千万大唐金元,全部在一年之内交付大唐帝国,并且必须使用“铜矿”、“铁矿”、“现金”。
为什么要多给5000多万呢?就是因为最后的这个所谓的技术转让协议:到了那个时候,多恩帝国就有自己生产潜艇的能力了。
他们可以自己生产更多的潜艇,而且是在唐国没有办法具体监控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的潜艇。
另外,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建造更大的潜艇:唐国出售的小型潜艇作战半径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满足不了多恩海军的作战需要。
他们需要更大的……唐军那样的大型远洋潜艇!没错,多恩知道唐军有远洋潜艇,因为上一次海战中,唐军的潜艇活动半径明显不是他们出售的潜艇那么小。
除了多恩之外,来恩斯和哥布尔、南拉帝国也都各自购买了类似的生产线服务。大家都准备自己操作业,因为唐国的潜艇实在是太贵了。
杨木帝国和冰寒帝国在这件事情上明显落后了,他们正在进行战争,战争让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投入在采购军品上。他们都只象征性的购买了三艘潜艇,保留了继续追购的权利。
坦白的说苏萨斯帝国这个内陆帝国真的是太占便宜了,他们节约了大笔的资金,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来保护他们的海岸线。
所以他们可以把自己的钱都砸在陆军和空军上,这让他们能够采购更多的坦克与飞机。
“希望我们可以吃透这些技术,如果可以吃透这些技术,我们就能在许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那个从潜艇里钻出来的老工程师信心满满的说道。
许多技术都是相辅相成的,大唐帝国出售潜艇技术和飞机技术,实际上也是在扩散其他领域内的技术。
也正是因为大量的技术扩散到世界各地,才让全世界的技术人员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吃透这些技术相关上。他们没有时间研发,没有时间去思考。只能被动的接收,然后跟在大唐帝国身后亦步亦趋。
他们都在等,等大唐帝国的技术有停滞的那一天,可他们发现在等待的过程中,双方的距离并非是越来越小了,而是被拉得越来越大了。
大唐帝国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向着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新高度飞去。而他们这些人,却还在原地等着,抬头望向天空,只看到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