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欧洲都打出狗脑子了,掺和一脚风险太大。另外对于德意两国,中国普遍印象都很好,军队装备的各式武器,大部分都是从德意奥购买以及引进。所以这也导致了其想要短时间转变过来非常的难。
而在荒凉的非洲大陆,两方也在厮杀。
在德属西非,德国没能挡住英法的进攻,现在其在西非的殖民地已经被占领了大半,只有喀麦隆北部还在德军手中,不过其仅有四千多殖民地军队,已经时日无多了。
在德属西南非,其领土已经被英军占领。
至于在德属东非,则好很多。
在沃尔贝克将军的带领下,德属东非异常的活跃,其先是袭击了肯尼亚南部的一些城镇,随后更是在坦噶击退了登陆的英印军队,造成其5000多人的损失。
而面对骁勇善战的德属东非军队,英国人知道没有大量的兵力难以解决德属东非,而意属东非。考虑解决意属东非的迫切需要,英军从肯尼亚派出五万军队部署在其边境线防守东非的德军。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东非德军仅有一万两千多人,以四倍兵力防守可见东非德军的战斗力。
东非德军的战斗力强悍,这也是沃尔贝克将军的功劳。东非德军兵力最多的是非洲土著,沃尔贝克将军对这些土著按德军标准训练,并且对自己士兵一视同仁。这也让他得到这些土著的爱戴,战斗自然不是英国殖民地军队所比,打赢英国殖民地军队并不奇怪。
德属东非的战斗规模并不算大,真正大规模在非洲的战斗并不是意法在突尼斯打的那场,而是刚刚开始的意属东非战役。
英法军分别从苏丹、肯尼亚派出了21.6万、25.3万人从南北两方向意属东非进攻。除了殖民地军队之外,英法还派出了近十万的本土军队。
由此可见,对于卡在红海以及印度洋,威胁大英帝国亚洲航线的意属东非有多么的重视。哪怕是顶着同盟国印度洋联合舰队,也要先打掉这块威胁甚大的要地。
另外英国印度洋舰队也前往意属东非沿海进行炮击,以牵制意大利海军以及部分兵力。
面对英法军队的大兵压境,意属东军队指挥官布里宁上将,指挥三十多万人意军与埃塞尔比亚军队抵抗。
在南线,双方在米巴河畔的基斯马尤、吉利、布阿莱一线展开了激战。双方三十多万人围绕近三百多公里的米巴河下游展开了厮杀,目前战线在该地区反复争夺,谁会获得胜利,现在还不得而知。
南线打的难舍难分,北线就好多了,英军北线18万人向驻守在哈加尔尼什高原防线的意军进攻。
虽然英军携带了7英寸重炮,但是连绵不绝的工事让英军进度很慢。而作为北线指挥官的泽洛斯中将则利用防线消耗对手,并且慢慢防线中部慢慢后退,让部队像是抵抗不住,向后撤退的样子,引的英军一个集团军10万多人进入缺口。
随后其从两翼展开钳形攻势,最终包围并围歼了英军6万多人。让北线英军元气大伤,只能先退回去,慢慢的舔伤口。不过其依然重兵集结在边境,牵制住了北线的意军。
另外在埃塞俄比亚方向,英军也派出了5万多人向塔纳湖一线进攻,作为埃塞俄比亚重要的产粮区,当然不愿意看到该地区被英军占领,所以埃塞俄比亚军队在这里集结重兵与其交战。身为国王的埃雅苏更是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两方在该地打的不可开交。
不过埃塞俄比亚兵力雄厚,虽然精锐程度不佳,但是依然在逐步占据优势。不过英军的做法,很明显也达到了,牵制了埃塞俄比亚军队,虽然这让自己损失不少。
此时以属东非的激战,让意大利加快了埃及战役的准备。只有夺取埃及,才能让打通罗马到马萨瓦的海上运输,威胁到英国最重视的印度。所以准备工作不加快不行啊,以属东非兵力与弹药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