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兴道:“依爱卿之见,如何弃小势,谋大局呢?”
“征西攻蜀,应该先小败,再小胜。”
别看仅短短一句,仅“征西攻蜀”四个字就包含了很多定计。
比如,以各种渠道故意泄露平边策,让各方深信不疑。
比如,让一后两妃自己查到这个天大的“秘密”,并对此深信不疑。
总之,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王卜继续道:“先小败,足以使人坚信我大周定下的平边之国策。再小胜,足以使人认定我大周将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柴兴双目炯炯有神的凝视道:“如何小败不败,小胜不陷呢?”
“西征之师的军需供应不继,即便胜也是败,但是于军力国力实则无损。于是,小败不败。”
柴兴喝彩道:“不错。高平之战殷鉴不远,加上灭佛未完又仓促攻蜀,这结果入情入理。”
“之后由护圣营攻略蜀地,先占下入蜀要冲,为攻蜀之前哨。”
王卜正色道:“但是具体何时攻蜀,诸人或以为顺势推之,实则可以将来再说,反正蜀地门户在手,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小胜不陷。”
柴兴失笑道:“攻是护圣营攻,守也是护圣营守,于军力国力实则无损,对吧!”
王卜含笑捋须道:“然也。”
柴兴兴致勃勃地道:“王爱卿胸有成竹,想必定有办法让护圣营动了?这可当真不容易。”
王卜回道:“护圣营动或不动跟微臣无关,跟赵仪有关。”
柴兴笑容微僵。就算他有办法说服赵仪,赵仪也没办法调动护圣营。这一处走不通,王卜的这番定计就是空中楼阁。
“依微臣浅见……”
王卜像是没看见柴兴的脸色,自顾自地道:“一旦西征战事陷入僵局,必须一位智勇双全的上将军为特使前往接战最激烈的最前线,稳定军心,稳定战局。”
柴兴乐呵呵地道:“爱卿说的这位智勇双全的上将军,莫非姓赵名仪?”
王卜一本正经地道:“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人皆有爱子之心。虎崽陷于危地,虎父安能无动于衷?”
柴兴赞道:“王爱卿果然胸怀宝器。”
王卜笑道:“那也是陛下慧眼识珠。”
柴兴笑了一会儿,渐渐敛容,把话题转向风沙,包括武德司由赵夫人入手,以及赐死彤管一事。
赐死彤管,联动郭武之死。
柴兴居然毫不避讳,显然在这件事情上,王卜是知情人。
“朕落下一子并下战书,风沙应上一子不说,还反落一子,不仅攻守兼备,居然还欲成两条大龙,打算在朕的眼皮底下架起一把大火,把朕放到火上烤呢!”
柴兴轻哼一声,又得意地道:“当然,朕也不是吃斋念佛的和尚。一子两用,不仅截断他一条大龙,还进逼天元。爱卿以为风沙将会如何反击?”
相比刚才智珠在握地侃侃而谈,王卜沉吟许久不语。
于是,柴兴出言进逼。
“观风沙凌厉的攻势,胆大包天的布局,远比那些女人难以应付。不怕爱卿笑话,他反手两子,落得朕胆颤心惊。真怕他两龙合拢,这把火真的烧起来。”
柴兴叹气道:“若非如此,朕真的舍不得钉寿安,也是被风沙逼得实在没办法,不得不出此下策。尽管仅是虚钉,不会落实,朕心仍痛。”
不管柴兴这番话真心假意,反正王卜当成真的听,拜道:“陛下仁厚,令微臣心折。正所谓主辱臣死,主忧臣辱。微臣定当殚心竭虑,为陛下分忧。”
柴兴赶紧双手搀扶,以充满期冀的眼神凝视着王卜。
王卜又为难又无奈。设谋对付风沙,他远比柴兴打怵多了。
尤其他已经尝到苦果,若非易夕若出面说和,司星宗铁定倒大霉,他难辞其咎。
奈何柴兴当面逼问,又不能不答,只好绞尽脑汁,想着怎么糊弄过去。
这时,有内宦进殿向柴兴附耳。
柴兴不动声色地听完,挥退内宦,向王卜道:“刚说反击,他的反击来了。望东楼接管了寿安的长公主府,望东楼主亲自现身赶人,盖万和王升不敢不退。”
语气相比之前轻松许多,显然风沙这一下并没有让他难受。
这根本不算反击,仅是防守。
王卜心下犹豫,终究叹了口气,提醒道:“陛下切不可大意。莫忘了刚才微臣那弃小势,谋大局之说。”
柴兴脸色微变,皱眉道:“你是说他故意示弱,准备抽冷子给我来下狠的?你说说看,他打算怎么抽,往哪儿抽?”
王卜摇头道:“风沙擅长出奇制胜,心思很难揣度。他不会看不出盖万和王升仅是陛下抛出的弃子,他不会轻易被两枚弃子拖住手脚。一定会直攻要害。”
柴兴沉默下来,思索他的要害在哪里,奈何怎么想也想不到。
毕竟他是北周的皇帝,拥有北周最大的权柄,无论什么要害都被皇权所护佑,至不济还可以蛮横地来个一力降十会。
然而,风沙不久前才给他了一个刻骨铭心地教训,让他知道皇权并不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管用的,一样会被人釜底抽薪。是以他不敢大意。
这时,内宦又来禀报,赵仪陛见。
无论在个人层面,官职层面,还是在四灵和司星宗的层面,王卜跟赵仪都不对盘,有意告退。
柴兴挽留,并召赵仪入殿。
赵仪神色古怪的走进来,行完君臣之礼,递上了一本小册子。
册名:贫编策。落款:风沙。
字迹飞逸隽秀,行云流水。
册名明显取了平边策的谐音。
柴兴接过来看了眼封面,有些哭笑不得,向赵仪问道:“他编的?里面写得什么?”
赵仪苦笑道:“一句两句讲不清楚,反正也就几百字,陛下看看便是。”
柴兴展开翻动。
王卜忍不住偷瞄。
也就区区几眼,柴兴和王卜脸色皆变。
一个目射冷芒,一个额冒冷汗。
其实风沙只是把王卜的平边策抄了一遍,唯一不同处在于字缝间的注解。
诸如“某段划线,标注:佯装攻蜀;某段划线,标注:反手攻唐”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