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加起来,起码有几万石那么重了。
和以前的大朝议比起来,围过来问安的人少了一些,因为范明友等人此刻正在匈奴人的土地上,为大汉建功立业。
霍光的目光越过这些低下来的人头,看到远处还零零散散有许多人没有过来。
也不知道是没抢到时机,还是与霍光有嫌隙,又或者自诩清高。
罢了,对老夫来说,都不重要,都是散兵游勇,不足为虑。
这一刻,霍光志得意满。
“各位同僚免礼,我等一同上朝去吧,莫让县官久等了。”
“诺。”众人应道。
说话间,人群当中就让出了一条道,让霍光走了过去。
紧接着就是丞相任宫,略微迟一个身位站在霍光的左侧。
两人带头向前走去,其余的朝臣按文臣武将分列其后,更按品秩排着顺序。
就连那些没有来见礼的朝臣,也都非常遵守秩序排进了队伍里。
你不向霍光谄媚奉承可以,但是不能不认大汉的规制。
……
来到殿前,霍光径直而入,但是其余的朝臣也要脱鞋解剑。
这时,霍光的余光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平日,只有他可以剑履上殿。
但是今日,站在左侧队列第二位的御史大夫蔡义,竟然也没有脱履——而这个从不佩剑的老头,今日居然还在腰间佩了一把长剑。
蔡义面不改色,跟在丞相任宫后面径直而入。
那苍老的脸上有一丝骄傲自满的神情。
霍光侧目看了对方一眼,但是蔡义这次居然没有任何回应。
朝臣们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脚步未停,心中不解。
霍光身后跟着的是执金吾苏昌,看出了大将军的疑惑。
于是快走了一步,在霍光身后小声地说道:“前几日,县官赐御史大夫蔡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霍光有些吃惊,但是仍然平静地点了点头,再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要不是封侯赐官,天子的许多赏赐都不需要经过尚书署。这段时间来,霍光忙于军务,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件小事。
可能是因为蔡义未能当上丞相,还有一些怨气,而天子是在用“剑履上殿”和“赞拜不名”来安抚他吧。
这是一件小事,天子做得很好,霍光还很欣慰。
很快,朝臣们在殿内分列而立,肃容而待。
此刻,他们终于看到了玉阶之上,盛装的天子,不禁都有一些吃惊。
但是很快,这份吃惊也都烟消云散了,大朝议隆重一些,也很正常。
“臣等问皇帝陛下安。”
在丞相任宫的带领之下,所有朝臣连同霍光在内,全部向天子下拜行礼。
“臣等问皇帝陛下安。”
高高在上的天子,沉默了片刻。
这片刻似乎比以往都要长一些。
就在众人抬头想要看看天子为何不言语的时候,天子那如同深秋的大野泽一般平静的声音飘了下来。
“众卿平身,开始议政吧。”
“诺!”
刘贺登基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朝议开始了。
按照常理,应该由丞相任宫率先上奏。
但是这十几年来,丞相都是摆设,霍光才是朝议中的首位。
霍光站起来,抖了抖袍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正想要上奏军务的时候。
站在左侧的一个老人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霍光皱眉,任宫不悦,霍党侧目。
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带着剑的御史大夫蔡义。
许多朝臣的脸上都有疑惑的表情,不知这个快到风烛残年的老人到底要做什么。
“老臣御史大夫蔡义,有事上奏!”
霍光先破坏了丞相率先上奏的规矩,现在既然没有了规矩,那么蔡义此举也无可厚非。
“哦,蔡卿上奏即可。”
“老臣以为,陛下新登不久,应该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因此,老臣上奏,恳请陛下下诏,允许天下臣民直接上书陛下,并恢复御史大夫府协理天子整理奏章的权责,与尚书署同行“通章奏”之事!”
蔡义说罢,一拜到底。
而这几句话,也犹如一块投入水中的鹅卵石,在这前殿这平静的湖水中,渐起了许多水花和响声。
蔡义一口气说出来的这几句话,归结到最后,其实很简单,一共就说了三件事情。
一是准许天下臣民直接给天子上书言事,以此广开言路,查补朝政。
二是恢复御史大夫协助天子处理上书的权责。
三是保留尚书署处理朝堂官员诏书的权责。
简而言之,将朝堂权力分为两部分,行政权归尚书署,监察权归天子和御史大夫。
增加了天子和御史大夫的权力,就等于变相削弱了尚书署的权力。
可以对霍光形成制衡。
这看似简单的三件事情,不仅打乱了大汉朝堂原有的权力结构,更是对大汉朝堂的权力进行了再分配。
得利的是天子和御史大夫,受损的是尚书署和大将军。
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幸好这前殿足够大,否则屋顶可能都要被朝臣的议论声给掀开了。
一脸阴沉的霍光伸手扶住了腰间的宝剑,眯着眼睛,环顾殿内——他并没有着急去看跪在地上的蔡义。
慢条斯理地看了一整圈,并无异样,但是他却也似乎嗅到了一丝不同的气息。
有人要动我霍光?
今天晚一点还有一更,大概六点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