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跟风!
虽然不是谁都能像墓志铭这样写出商业性和文学性兼备的科幻小说。
但任谁都看得出来,《观察者》的思路绝对是可以模仿的!
整本书的内核就是“网文节奏”+“大胆脑洞”+“超强笔力”。
甚至不用编辑提醒。
一些有经验的老作家,从墓志铭发书开始就盯着他了。
跟着墓志铭有肉吃!
吃不到肉,起码也能喝汤!
不管是跟风他仙侠的,还是学习他那些小流派的,那些作家都尝到了甜头。
所以墓志铭这次写新书,很多人都想试试自己能不能也跟一波风。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他这次居然没有选择开创新流派、新写法,而是选择了最冷门的硬科幻!
这让很多本来踌躇满志的作家都退缩了。
当然也有很多有底子的作家心一狠,直接跟着开了科幻新书,边写边研究《观察者》的写法。
结果还真让他们学到了一些,也让他们赌对了。
一片空白科幻市场,如果说墓志铭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他们就是第二批吃龙虾的。
因为网络上的各大论坛已经全部都是《观察者》的讨论了。
显然,这一周时间足够很多人看完这本书了。
随着看完书的人越来越多,关于这本书的讨论,自然也逐渐白热化。
部落和围脖上,就连很多成名的作家,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评价了《观察者》。
其中一位是启点的科幻大神,数年前写出过两本爆款科幻小说的天瑞。
“《观察者》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科幻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众所周知,尽管我们的大脑归因经常会极其不靠谱,容易有各种各样的谬误与偏差,得到的答案可以错的离谱,但是,它探求答案本能却极其好用,欲罢不能。”
“本书一开篇序曲,就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主人公生日的遭遇,让读者对球形闪电留下了非常直观且强烈的印象,这些后面反复出现的非常规现象在一开篇就第一时间抛给读者,一点也不拖沓,上来就把你干懵,要的就是把大家的好奇心拉满。”
“好奇心被满足,但又没有一下子满足。探索谜底的过程必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把你的耐心消耗到准备弃读时,再出现转机。因为我们人脑就像是抖m,越曲折、越折磨的经历后得到的东西,越有价值,获得的幸福感也越强。”
“球形闪电的原理是什么?导师张彬和高波,没答案!泰山的林云,又是没答案!扫地僧张彬与郑敏、军方的林云,还是没答案!前苏联研究了三十年依旧没答案!规格越来越高,压迫感越来越强。”
“诶,这时候墓志铭老师就要玩花样了。”
“读者的耐心已经被耗到极限,按理来说,只要随便给出个能说得过去的谜底,我们都会感谢他,并且评价不会低。但是谁能想,墓志铭直接给了我们一座宇宙!”
天瑞的评价,让众多读者想起了书里的一句话。
【我们都是凡人,虽然我们用超过常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终究还是凡人,我们只能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设定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没有空气的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
就是这句话,让他们这些“世界之外”的读者都感到一股无力。
如果说天瑞解读了《观察者》的写法,那华国科幻协会的会长,《星球要塞》的作者,今年已经五十岁的飞氘老师就是解读了《观察者》的商业价值。
“宏电子、宏原子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宏宇宙这种解释高于一般人的想象力天花板,格局真的很大,但细细品来,谁的青少年时代又没有过这种类似的幻想呢?墓志铭把它利用起来,包装成故事贩卖给你,你当然买账,因为他说出了你脑中闪过但表述不出来的东西,有了这种共鸣的基础,你自然会为他叫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