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年,德国锁匠彼得·亨莱思首创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表。
然而这种表的计时效果并不理想:发条若是上得太紧,指针就会走得过快;发条若是上得过松,指针就会运行的慢。
但是这一缺点很快就得到了改进,捷克人雅各布·赫克设计出了一个锥形涡轮,再加上一卷发条组成表的驱动机构。
这样一来钟表机械就可以保持匀速地运转,不会出现“发条不同的松紧导致时针走速不同”的现象。
大约在1582年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惠更斯将重力摆引入到机械钟里去,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确的摆钟。
相比之前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来推动运作的钟表,摆钟显然要省事得多,是利用地球的重力来推动。
再到后来单摆被应用于时钟,时钟的精度也因此越来越精确,到了17世纪中期,钟表的误差每天只有1分钟左右了。
摆钟是根据单摆定律制造的,用摆锤控制其它机件,使钟走的快慢均匀,一般能报点要用发条来提供能量使其摆动。
摆钟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走时部分、打点部分、指针部分和打点控制部分,通常都带有报时功能,所以又称自鸣钟。
主要由钟摆,擒纵器机构,表盘和指针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精密协调运作保证了整个摆钟计时的精确。
而整个摆钟最核心的机构就是擒纵机构,它是一种机械能量传递的开关装置,所谓的擒-纵就是对应的关-开,主要用擒纵叉控制擒纵轮转动,从而指示准确的时间。
摆钟是通过让齿轮匀速运行,一堆齿轮纵横交错地镶嵌在钟表里面,专门负责计算过了多少秒钟,然后转化成分钟和小时,再显示在钟面上供人们观看时间。
钱昱记得近代帝王宫廷中使用的摆钟,常附有一套机械传动机构,以精工制作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活动形象进行报时。
不过,为了省时省力钱昱不想把一件用来计时的东西,弄的是花里胡哨没有一点点的实际价值。
在钱昱的指点下,工匠们是经过反反复复不停地修改,终于弄出来摆钟的核心部分。
看着眼前的这个没有一点点摆钟样子的东西,钱昱也觉得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
为了把摆钟制作的更加好看一点,钱昱又找来了木工,大致给他们画了一个摆钟的外观图形,就让他们去照样子给赶紧做出来。
近代西方的机械钟表是在明末时期传入东方的,16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给明代万历皇帝两座自鸣钟。
据说,当时利玛窦还对其进行了改造,为了使其适应东方的计时习惯,特意将24小时改成了12时辰。
钱昱不打算采用12时辰的方法来计时,他就是想通过此次造出摆钟的机会,彻底的把12时辰的计时方法给真正地改变了。
当这个跨越时空的大摆钟完全做成的时候,高度竟然达到了差不多三米,其中的因为钱昱当然是一清二楚的。
与后世那些现代化的工业产品相比较,钱昱所做出这个大摆钟,毕竟在有些关键技术的精密程度上还差的太远了。
不过,周娥皇、符金环、周嘉敏、符思仪四个人,在弄明白这个大摆钟的用处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更夫要丢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