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鸿雁传书的新式方法(1 / 2)

李煜、花蕊夫人对钱昱这个月老是感恩不尽,所以,完婚以后立刻就写了一封甜言蜜语的感谢信。

钱昱正在观看这份感谢信的时候,符金环、符思仪两个人兴高采烈地出现在了他的书房里。

“夫君,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父亲从碎叶城来信了,这是他给你的奏章你快看一看吧!”

钱昱闻言就放下了手里面的感谢信,接过了符金环递过来的符彦卿的奏章。

看过符彦卿的奏章之后,钱昱方才明白原来是老丈人把碎叶城的皇宫、城池等全部都修建好了。

符金环一边逗抱着的孩子玩,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钱昱什么时候,带她们姐妹去碎叶城看一看。

钱昱没有直接回答符金环的问题,而是询问起来了符彦卿多久来一次家书。

通过符金环的讲述,钱昱明白了符彦卿之所以能够经常与符金环、符思仪姐妹二人通信,完全是借助于朝廷的官方驿站。

驿站是古代专供官府传递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在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符彦卿能够享受到这样方便快捷的有利条件,可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没有这个福利了。

否则,历史上的大诗人杜甫,也不会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千古名句。

穿越过来这么多年,钱昱当然知道老百姓,在平日里传递一封家书是多么的不容易。

随着可以管理的疆域越来越大,钱昱觉得是时候把后世的邮递业给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确实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机构。

其实,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会建立庞大而完备的邮驿系统。

驿站林立,驿马飞驰已是很常见的景象,但是这种驿站网络只为官府传递公文和军情,私人通信却只能望驿兴叹另想办法了。

老百姓与杜甫等待家书的心情一样,他们除了独自忍受思念亲人的痛苦,剩下的就是寄希望于那些顺路的人了。

晋代有个叫殷洪乔的南京人,做官之后要到江西的豫章去上任。

金陵和豫章之间有长江、鄱阳湖、赣江相连走水路很方便,但是对于古人来说毕竟路很远,难得有人能够往来一次。

因此,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纷纷请殷洪乔捎带家信,他当面不好拒绝人家的恳请,就收下了大家的家信。

在长江边,殷洪乔就把别人委托他捎带的信件,全部都投到了江水里。

看着在江中翻滚浮沉的书信,他自言自语地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作寄书邮也!”任凭信件随着江水东流而去。

后来人们就把托人捎信捎不到的情况,称作“洪乔捎书”,若盼望书信早日与亲人见面,就说“洪乔莫误”。

古代的人们要想寄送一封家书就是这么困难,经过千辛万苦的传递,真正能送到收信人手里的很少,“乡书十寄九不达”就是其生动的写照。

钱昱记得这个千百年来困扰广大百姓的难题,终于在明代永乐年间化解了,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一种机构叫做民信局。

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各地设分店和代办店,各民信局之间联营协作,构成了民间的一张通信网。

钱昱做的当然比民信局要先进的多,这就是拥有穿越身份好处的最大优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