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季汉此次依旧遵循着当年隆中对的规划,开辟了荆益两条战线。
但由于曹丕伐吴而导致的天赐良机,使得刘禅将益州战线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可能。
目前看来,局势的发展都还在他意料之中。
从曹丕集结大军伐吴开始,基本已经注定陇右的归属了。
差别只是最终能把战果扩大到什么地步而已。
对于这一点,曹魏能臣如此多,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前预见到这种局面吗?
当然不是,但预见到这一点的臣子们,或为明哲保身、或因自身和家族利益所在,并没有形成合力,阻止做出这一决定的曹丕。
当他们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优先的时候,便很难事事为大局着想,非是不察,实不愿也。
刘禅之所以要千方百计的防止地方上的家族、豪强势力做大,便是为了限制这种现象在将来的季汉王朝中愈演愈烈。
为了扼杀臧霸和青徐集团这个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曹丕可以轻率的发动伐吴之战,甚至暗中授意曹休伺机除掉臧霸。
而他的臣子们也纷纷为了自身和家族利益考量,或默许纵容、或推波助澜这一状况的发生。
真可谓“君臣相宜”的典范……
当然,也不是所有聪明人都不顾大局。
远在曹魏大后方的大魏齐公,变对如今时局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齐公,姓曹名叡,字元仲。
正是曹丕与甄宓的儿子,曹老板生前最器重的曹家继任者,甚至对这个孙儿的看重,某种程度上比曹丕、曹植更甚。
在这个十分看重外貌的年代,继承了甄宓俊美与曹家英武的曹叡,颜值自然也是十分能打。
然而与老刘登基后便迫不及待的将刘禅立为太子不同,曹丕登基后则似乎总有事情要忙,完全没有立储的意思。
比如打击异己、出城狩猎、制法削藩、出城狩猎、制定新政、出城狩猎……
对于亲爹的想法,以曹叡的精明自然清楚,老爹从来都不喜欢他,就算他展现再多的才能,也无法换来曹丕的喜爱。
比起军事、政治、文学等各方面都表现不俗的曹叡,曹丕却似乎更喜欢他平庸的兄弟。
曹叡只能低调、低调、再低调,尽量不引起父亲的猜忌。
对于这次事关国运的重大事件,曹叡不仅没资格像刘禅一般堂而皇之的进入朝堂发表自己的意见,反而与自己的府中官员也一个字不可多言。
曹叡在空无一人的屋中猛灌一口酒,对着面前案上的地图无声自语:「东吴荆州一战士气已泄,父王此时南攻,只会把孙权推向刘备……」
随后他又看向长江一线,手指沿着长江缓缓滑动。
「东吴经营长江防线多年,要一朝突破,谈何容易……只怕父皇除了急于彰显武功,更是要趁机解决青徐之患。」
曹叡又灌了口酒,随意的用袖子擦了一把嘴边的酒液,与他在人前的庄重低调形象大不相同,显得有些放浪不羁。
「对东吴大动干戈,刘备必定趁机北伐,关中尚有雄关可守,荆州关羽若此番再攻襄樊……没了东吴偷袭,只怕曹子孝再难抵挡。」
若是挡不住,父皇就只能自东线调兵抵挡,那以兵力优势调动、拉扯东吴守军的计划,就会变成一个笑话。
曹叡摇摇头,随后视线一路向西,越过关中,看向雍凉。
「西部虽兵力空虚,但土地贫瘠,粮草与人口皆是不足,羌氐胡人时常叛乱袭扰,于常理而言,当不是刘备北伐的好选择。只是……」
就在此时,曹叡想到了那个比他尚小三岁的敌方太子。
自荆州一战之后,他便注意到了这个敌方阵营的同龄人。
而在仔细研究了荆州战前、战中、以及战后刘禅的所作所为之后,曹叡惊叹的同时,也将那个素未谋面的少年引为了最大的对手。
此后他便尽力收集一切有关刘禅的情报,无论多小的事都不会放过。
可以说,曹叡是整个曹魏上下,对刘禅最重视也最了解的人了。
「只是那小子,可很少依常理出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