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人虽老,其志未衰(1 / 2)

懂得保护自己的臣下,都不会在正式场合让君主难堪,没有人喜欢颜面扫地。

如果当面质问曹丕,你说不纳降孙权会让其他想归降你的人寒心……问题是和孙权同样份量的人,全天下就剩下刘备了。

就算你不让刘备心寒,他有可能会降你不?

这种话谁敢当面怼,曹丕肯定记恨他一辈子。

哪怕一代雄主曹操,也不可能做到他自己口中的“闻过则喜”,谁相信君主爱听直谏,谁就是傻子。

司马懿显然不傻,相反他还很优秀,而优秀的臣子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都会想办法弥补君主的原则性错误。

事后,司马懿单独来到殿后,请见曹丕。

作为最信任的几个近臣之一,对司马懿的请求曹丕自然没有拒绝。

“陛下,纵然陛下以仁德宽厚之心纳降孙权,却难保孙权会像陛下一般德厚啊,还是应该多做提防才是。”

本来曹丕自己也有点后悔,刚才在朝堂上被大臣们气到了,逆反心理严重,脑子一热就给孙权封了吴王,加了九锡……

这会儿司马懿两句高情商的话一说,曹丕那点儿不痛快立刻烟消云散,连忙就坡下驴:“仲达,当如何补救?”

“孙权献降是否真心,陛下大可一试。命孙权遣长子孙登来魏国进学,且看他如何反应。倘若其真心归附,必定欣然遣子而来,若不从……”司马懿面色一厉,“陛下再发兵攻之,名正言顺!”

曹丕闻言大喜:“好!仲达此计甚妙,朕这便令邢太常依计行事。”

魏帝曹丕这边正在与大魏吴王孙权极限拉扯。

那边汉中王刘备已经为献帝刘协办起了隆重的丧事……

刘备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

办丧事的过程中,一生没哭过几次的老刘,数度失声痛哭。

刘禅就在他旁边,父子多年,他看得出刘备是真的悲从中来。

当然他跟刘协没多少感情,就算刘协真死了,按理说也不至于伤心至此。

但他一生的理想便是兴汉,如今突然大汉就没了,而老刘年过半百尚屈居荆益,让他怎不悲从中来。

一悲大汉四百余年江山被夺,二悲自己已是暮年仍壮志未酬。

这些日子以来,成都都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之中。

刘禅本不太擅长安慰人,和老刘的亲子关系也是近两年才有所改善,对此情况也是束手无策。

而诸葛亮见此,与法正等人一合计,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得让大王积极起来,需要刺激他一下。

孝愍皇帝新丧,得让大王第一时间把复汉兴刘的大旗打起来,将各地对曹丕逆行不满的仁人志士招揽过来。

群臣议定,便选了几位高官一同去了汉中王府。

刘禅正听着无精打采的老刘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陈年旧事,人一老,就很爱唠叨往事,即便是从无到有,成就三足鼎立之势的刘备也不例外。

不过这倒是成了刘禅与老刘,难得的一段父子相处时间。

最近父子俩一天说话的时间,能抵得上过去一年。

说来可笑,刘禅这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老刘确实是将自己当亲儿子对待的……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此时他才直观的感受到。

提前知道老刘并不会因此一蹶不振的刘禅,并不像群臣那般焦急。

前世幼年丧父,今生儿时也没从老刘这感受到多少亲情的刘禅,虽然嘴上不会承认,但他其实还是有点享受现在的日子的。

只是那好感度就卡在99,真是纹丝不动啊……

“大王,军师与法尚书领数位文武求见。”

“哦?”正讲到自己村里那棵参天大树的老刘一愣,“群臣何事?”

“小人不知。”

“让他们进来吧。”侍者伺候老刘披上外衣,往前厅会客。

刘禅起身道:“父王尚有公务在身,儿先告退了。”

“无妨,你随为父一同来吧。”老刘笑笑。

君臣相处之道,处处皆是学问,曹丕篡汉之后,老刘越发感叹时光无情,想尽快让儿子在各方面都多些历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