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齐誉就针对扶桑人的战略意图作出了具体分析。
而黄飞则是竖起耳朵凝神静听,完全就是一副虔诚受教的模样。
且听其如何分辨。
据齐大郎的观点,扶桑人突击应天府的目的应该有二。
第一是吸引住大奉王朝的注意力,并迫使他们兵部资源往那倾斜,这样一来,北方就会变得相对空虚。
如果遇上时宜之际,便可趁机进攻。
对于这一点,齐誉是早有预料,所以并不是特别意外。
然第二点,可就有点设计精妙了。
这么说吧。
倘若,来袭的扶桑军发现大奉这边无缝隙可钻,那么,他们就可以稍稍转向改为去击高丽,继而和另一支军形成呼应之势。
而高丽在失去了东虏的协防后,其防御力必然有所减弱,一个弄不好,就被左右的扶桑军两面夹击。
这就是此计的另一种变化。
所以才说,他们的行动并不拘泥。
除以上外,还有另一层暗藏着的,也就是不易觉察的特殊变化。
假设,扶桑军的两面夹击取得了成功,而东虏军又恰巧不敌戚家军,那么,那时的东虏就具备了回头倒戈的理由。
为了生存,恩人亦可杀。
若形成了这种事态,高丽就会被四下围殴,即使不被灭国,也会被揍成猪头。
可以看出,不显山露水的东虏人才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且没有之一。而扶桑,也恰好利用了这一点,来为自己的战略进程增添筹码。
那,高丽人会不会有所警觉呢?
应该不会。
若是没有奇袭应天府这一遭,高丽王还有可能保持警惕,但是,他若得知了当下的实情后,必将会认为这是扶桑和大奉之间的纠纷,与他并没有直接关系。
从常理上来看,他的防御必会因此误判有所松懈,并吃个大亏。
以上的这些,就是齐大郎做出的分析。
不过有一点,他却想不明白。
要操控这么大一个盘,就必须有一个调度权极大的人指挥才能,一般的将领绝对是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他们两军的步调如此协调,肯定是许久之前就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单靠所谓的默契感,不太可能实现。
然,就当下的局势而论,拥有极大指挥权的就只有明正天皇一人,不可能是其他将领。
依据就是,她亲自参与了这场战争,而在战场上,又无人能命令得了她,不是她又会是谁?
若,以上猜测皆为真的话,那她在东海兵败之后必然实施了大幅度的重整旗鼓,并亲自制定了战略计划。
时间和空间刚刚吻合,所以有理由怀疑。
但是,齐誉却揣度不出她是如何劫后余生、并立即展开报复的。
这是个谜,以后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