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各方的关注点,仍是聚焦在赈灾方面的事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还是琼州的出手情况。
先说一下灾情。
在节点出现以后,蝗灾很快就进入了逐渐衰落的阶段。它来势汹汹,去也匆匆,也就几天时间,就成为了今年诸多大事中的一个过去史。
也就是说,这场天灾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剩下的,就是接下来的善后问题了。
谈到善后,就不得不提琼州排出的大手笔了。
这也是各方封疆大吏,甚至是庙堂之君最为关注的事情。
不管是谁,这次的观后感都十分深刻,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词:震撼!
琼州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甚至,比朝廷的户部还显殷实。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援赈粮食基本上都是以海外杂粮为主,传统谷物几乎不见。
如,玉米、地瓜干、土豆粉条等等。
这些个东西,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见,在此前,只是有所耳闻却不曾目睹,更不要说是现实中的烹饪品尝了。
那么,这些粮食究竟好不好吃?
对此,老
百姓们大多都是笑而不答。
他们觉得,好吃不好吃权且不论,他们所想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些高产作物只在琼州一带种植,其他地方却是没有呢?
如果说,这些可以得到普及的话,那还用得着朝廷的赈灾吗?
眼下事实俱在,不由得不让人引发深思。
而在这个时候,身处永川守孝丁忧的殷俊,对此问题公开作出了回应。
他说,在很久之前,齐大人曾竭力地上谏此事,希望这些新粮可以在整个华夏大地得到普及推广,继而解决粮食不足的历史性难题。
这本是一件好事,却不料,竟被户部尚书拒之门外。
老尚书认为,这些杂粮来历不明,也没有华夏的本土人试吃过,万一要是有毒或者说是暗藏着未知的副作用,那岂不是坑害了我亿万国民?
从表面上来看,户部尚书的理论确实严谨,在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之前,确实该保持一些该有的谨慎。
然而殷俊却觉得,老尚书只懂得纸上谈兵,却是忽略了现实情况。
这些新粮早已在琼州推广种植,却从没听说过有什么不良发生。并且,人家齐大人还带头做出品尝,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人家封疆大吏都带头吃了,你一个平头百姓还怕个锤子?真若是有毒,他还能活在现在?
总之,由于户部尚书的这次拒绝,直接让内地的民众与海外的新粮失之交臂。
于事后,齐誉不禁痛心疾呼:这又不是转基因产品,有必要这么谨慎吗?
那,陛下又是什么态度呢?
对于当今圣上,殷俊没有多作妄论,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述了一句:最终,陛下采纳了户部老尚书的建议。
这席言论,很快就被流传了起来,且越传越广。
民间的主流评判为,户部尚书是个鼠目寸光、误国误民的迂腐之人,他但凡有半点的廉耻之心,也应顺应民意退位让贤,让有德者居之。
你不作为也就算了,何必非要乱作为呢?
眼下有海量的事实为鉴,随便拿出其中一条,便可驳得这老家伙哑口无言。
此事对于对皇帝,多多少少也产生了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他偏信奸佞,重用庸才,有失明君之风范。
这话传着传着,就飘到了圣天子的耳朵里。
皇帝听后眉头一皱,满含委屈地叹道:“朕又窥却不了天机,哪能未卜先知?这件事情,能怨得着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