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楚王的动作(1 / 2)

至于荀子全力培养人才造成的影响,肯定是有的,除了会挤压其他人才的生存空间之外,还会让荀子的影响力渗透到各个领域。

甚至会造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古人对师生传承是非常看重的,哪怕只是指点一句,也要算作半师。

但荀子毕竟只是一个人,人都有死亡的时候,届时所谓的权威也将不复存在。

至于思想传承,荀子主要要做的是筛选分类,让不同的人去学适合的东西,并不是让大家直接拜师荀子。

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教导每个人,因此继承荀子思想的只是少数人,不会让荀子之儒一家独大。

而且赵括觉得自己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能死在荀子后面的。

至于挤压其他人才的生存空间,这方面更不是问题,至少目前来说不是问题。

正如赵括所说,赵国除了官员之外,医师、工匠、农家、数学、水利、堪舆等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很缺。

很多领域不说一片空白,也可以说一无所有。

就像数学,君子六艺中的一个就是数,是贵族必学的东西,但是你要说他们多擅长,其实并不擅长,很少有人会专门研究这玩意。

还有工匠,赵国大部分工匠都是不识字的,靠的都是经验之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短时间内靠着赵括定下的方向或许能突破一二,但想要获得一个持久的发展和创新,基础性的东西没打好是肯定不行的。

历史上绝大部分工匠都是出身穷苦百姓,但所有的发明家,在前人的道路上推陈出新的都是出身贵族世家。

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匠,或许制作某些东西的时候非常厉害,但是前路从根子上就断了,时间只能带来经验,并不能带来创新。

墨家和公输家稍微好上一点,嫡系出身的基本上都识字,但他们人数太少了。

赵国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是很难的,即便是从现在开始培养,未来也很难说,因为你不知道谁是人才谁是庸才,大家脸上又没有写,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完全就是概率上的事情,碰到了就是你的运气,碰不到你也没有办法。

而荀子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将天才从人群中挑出来,不用去赌运气,即便会出现差错,也八九不离十,同时还能够依靠天赋看出这些人擅长什么,为赵国培养需要的人才。

“臣的天赋其实是基于臣自身的认知,也就是说,臣只能筛选出臣了解的领域方面的人才,如果这个领域臣不了解,也就无法寻找需要的人才。”荀子无奈的解释道。

他本来是想一直隐藏下去的,到了晚年再广收弟子,着书立说,现在被虞信捅了出来,已经没办法继续隐藏了。

“所有的天赋本质上都是基于拥有者自身的。”虞信拱手说道,天赋本质就是人的知识、阅历、精神的升华,不懂的地方有了天赋肯定依然不懂,“大王,这其实影响不大,因为荀子懂得非常多。”

本身儒家的东西就很杂,荀子学的更杂,虽然有些东西他只是知道理论,并没有实践过,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又不用让他亲自去做。

赵括笑着看着荀子。

到了这个程度,荀子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推脱了,除非他想离开赵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