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盐碱地,即便是引河水灌既,用淤泥肥田,至少也要五年时间才能化为良田,而且还必须是能臣干吏”栗腹说道。
这种地方可不只是赵国有,燕国、齐国、楚国、魏国、韩国,秦国都有。
包括关中大平原都有盐碱地,直到郑国开挖郑国渠,引泾水灌既耕地,引淤泥肥田,才化作万亩良田,养活百万关中人。
所以说华夏这块地其实并不算好,只是数千年来,无数先祖秉着人定胜天的信念,在人力物力贵乏的年代,竭尽所能,经过一代代开发,才变成了现在的良田。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任重而道远。”
赵括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后世是怎么治理盐碱地的,似乎和这个年代差不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技术飞跃,倒是想到了几种耐盐碱地的植物。
“这些土地荒着可惜了,既然普通的农作物不能生长,为什么不种一些耐盐碱的作物呢?”赵括说道。
“耐盐碱的作物?”众人有些不解,众所周知,盐碱地白茫茫一片,那是寸草不生,还有农作物耐盐碱?
“寡人听说有一种叫白蜡树的树木便能在一般的盐碱地生长,而且白蜡树上还有一种名叫白蜡虫的虫子,能产出白蜡,和蜂蜡一样用于照明。”赵括说道。
腊,很早就开始使用了,不过是蜂蜡。
至于白腊虫的腊,现在还没有。
但是赵括实在不知道在白蜡虫养殖之前,白蜡树叫什么名字。
“白蜡树?”众人第一次听过这个名字。
现在果然没有这个名字,赵括无语的想到。但是现在他也不能让军队停下,带人去找白蜡树啊!
不过除了白蜡树之外,还有其他替代物品:枸杞。
好在这玩意两千多年来名字没变过,《诗经》中便记载‘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虽然不能说赵国遍地都是,但也绝不罕见,只要特地派人寻找,肯定能找到枸杞。
而且枸杞还是名贵的中药材,赵国收购了很多,即便不寻找植株,现在开始种也来得及,此时春光融融,万物复苏,正是播种的季节。
“让农家派几个人尝试一下在盐碱地种枸杞,如果可以的话,在全国推广。另外,再派一些人寻找白蜡树,寡人会将它的样子描述下来,应该还是比较好找的。”赵括说道。
虽然在盐碱地种植枸杞产量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总比地空着要好,多少能收点就不亏。
而且还可以一边种植枸杞、白蜡,一边治理盐碱地,数年之后,变成良田,再改种庄稼。
据赵括所知,这种不是由于海水渗透形成的盐碱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治理的。
“臣未料大王还懂得治理盐碱地。”栗腹钦佩地说道,虽然各国君主都很重视农业,但真正懂种地的君主可没有几个,更别说治理了。
“寡人只是略知一二,具体操作还是要靠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光凭寡人也不可能让赵国强大起来。”赵括挥手说道。
众人面带微笑,虽然赵括经常夸他们,但是每次听到依然感到很高兴。
“大王,前面就到鸿上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