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回到了南鹏市,严务实已经等他三天了。
严务实曾是明世昭的部下,与明怀瑾兄弟相称。他一九六八毕业于海津无线电学校,被分配到正在建设中的零五二基地。
明世昭对严务实十分喜爱,视为子侄,一直用心培养。1971年推荐他去就读电子科技大学,七十年代末,明世昭被调去四机部后,还一直关心着他的前途。
现在,严务实是燕山电子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工。
燕山电子集团是电子工业bu的亲儿子,也是后来的华夏电子工业总公司(cect的主体之一。
刘振华把严务实请进董事长办公室的长沙发上,自己坐在一旁泡茶。
“严工,实在抱歉。伟利达总部出了点事情,我一直在等他们的消息。事情不确定,拯救天峰厂的计划就可能受阻。所以怠慢了严工,实在抱歉。”
严务实长得又壮又黑,久居上位,自带一股子威严,跟大红大火后的德蕴社班主有几分相似。
“天峰厂的事情,怀瑾跟我说起过,确实很麻烦啊。现在国内电子行业,说是产能过剩,其实并不完全是。关键是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技术、思想、管理模式,各方面都是如此。”
“国内外的电子市场,其实在日益壮大,但是我们的同志还不具备这种刺刀见红的能力啊。”
“严工说得极是。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天峰厂这个试点,尝试摸索出不同的道路来。市场是残酷的,只有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跟随这个时代一起成长。”
严务实笑了起来,又黑又阔的脸显得有几分憨厚。
“你不在这几天,王勇和苏华良,分别陪我在华格电子市场转了一圈。大开眼界啊。王勇是天峰厂子弟?”
“是的,王勇的父亲曾经是天峰厂技术骨干,车工和铣工七级,现在退休了。他大哥在白云厂,二姐、二姐夫在青山厂。”
“我就说嘛,一听他说话的调调,天峰厂的人没错了。”严务实高兴地说道,“还有那个苏华良,很踏实、很不错的小伙子。小刘,你找的这两个助手,很得力啊。”
“是的严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在做什么事,都讲得是团队作战。所以现代企业,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
严务实看着刘振华,露出可惜之色,“可惜啊,你不愿意留在天峰厂。不过也好,每人有各自的长处,不能强求。”
“王勇给我看了你们编得那本电子学会南鹏分会的会刊初稿,《国际电子信息》第一期,编得很好。”
严务实对这本“非法”杂志十分欣赏,扳着手指头说道:“里面有华格电子市场的详尽数据,有国内外电子市场的分析,最新电子产品的图文解说,还有慕尼黑、拉斯维加斯等世界级电子展的报道非常有价值,办得好。”
“严工过奖了。这里面除了华格电子市场的数据是我们收集统计出来的,其余大部分信息,都是我们从国外杂志上翻译摘录过来的。东抄一点,西摘一点,最后凑了这本大杂烩。”
严务实哈哈大笑:“天下文章一大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哪个不是东抄一点,西摘一点。可惜国内那些知识分子,只知道把人家嚼过一遍的东西吞下去,再添点油加些醋,灌给国人。”
“睁眼看世界,不能只看这些看着光鲜,却不能填饱肚子的玩意。我们国家还落后,还贫穷,不能只吃精神上的大饼,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家的肚子填饱,口袋装满。”
“严工的话震耳发聩,一语中的!”
“回去后我帮你想想法子,看能不能从电子学会那里搞个刊号。这么好的杂志,不应该是临时和非法的,要长期搞下去,要光明正大的搞。”
“严工,这本会刊,我们是不打算收钱的。要是搞了正式刊号,我们还不收钱,会不会得罪同行?”
严务实意味深长地看了刘振华一眼,“小刘啊,你虽然年轻,但做事很稳重,很成熟。考虑得很周全。没事,就搞两份,正式的杂志正儿八经办,免费的就按你们自己的想法办。”
“都可以挂在电子学会名下。南鹏分会这个戏台子,还是小了点。有些人就是这样,不看里面的内容好不好,先看主管单位牛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