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傅亮,见傅亮嘴角浅笑,目光意味深长,刘穆之心中一动,已知缘由。宋公代晋之心昭然,傅亮、谢晦、王弘之流为了家族地位以及将来地位考虑,恐怕都想让宋公早日称帝,暗中对加九锡之事加以推动和迎合。
作为刘裕身边的头号谋臣、心腹,刘穆之知道刘裕自竟陵失利、染病以后心态有所改变,称帝之心变得急切起来。
此次五路攻雍本可准备得再充分一点,但宋公趁杨安玄出征羌胡之时仓促出兵,虽取得不少战果,却后续乏力;用王玄谟之计就地征役取粮,恐怕便是不得已而为之。
宋公之所以变得急切是因为那场病,他已经五十有四,那场病后体力不如从前,曾私下对自己哀叹诸子尚幼,若不能及早平灭杨安玄将来刘义符等人不是杨安玄的对手。
刘穆之摇了摇手中羽扇,心中生起伤感,自己比宋公还大三岁,这段时日操劳亦感精力不济,比起数年前有所不如,老矣。
当前形势,能平灭杨安玄自可谋取天下,若是败了,怕是难有容身之地,那些门阀世家会纷纷改投雍公门下,宋公有如骑于虎身。此时派傅亮回京,是想趁局势有利之时定下九锡之事,将朝中门阀绑在一起,占据主动。看書菈
当年桓温欲加九锡被谢安、王坦之有意拖延,最后病死不了了之,宋公怕重蹈桓温覆辙,这是有意借加九锡之事看看门阀的反应。
傅亮将刘穆之摇扇不语,索性挑明道:「宋公命世天纵,深秉大节,逐灭桓玄,再造王室;灭伪燕、平卢循、诛刘毅、亡谯蜀,扫滌污秽,功在社稷。」
刘穆之点头,道:「以宋公功绩,可加相国,增沛、梁两郡为封地,季友以为如何?」
傅亮摇头道:「相国之封不足以彰宋公之功,愚以为当授相国,总百揆,以十郡为封,立宋国,苴以白茅,加九锡之礼。」
刘穆之摇扇的手顿住,道:「杨安玄尚未平灭,十郡之封是否为时尚早?九锡之礼可是主公本意?」
傅亮哈哈笑道:「刘公,箭在弦上怎能不发。主公虽未明言,身为臣子焉能不为?」
刘穆之沉吟片刻,道:「季友一路劳烦,且回家中歇息两日,待愚细思之后再与季友分说。」
傅亮起身,施了一礼,道:「我等有幸被主公提携,刘公乃主公最亲信之人,主公征战在外,九锡
之事乃刘公之责,望公三思。」
送傅亮离开,刘穆之苦思良久,总觉得宋公此时加九锡实非良机,战事胶着未明,若一旦兵败,则千夫所指,毫无退路了。
天色已晚,刘穆之驱车回到家中,长子刘虑之前来拜见,刘虑之荫官员外散骑常侍。
刘穆之见儿子欲言又止的样子,皱眉道:「你有话且直言,这副模样作甚?」
刘虑之恭声道:「孩儿听闻傅侍郎奉琅琊王归京,想来大人与他见过了。」
刘穆之点点头。刘虑之继续道:「傅侍郎此来可是为了宋公之事?」
「你怎知晓?」刘穆之诧声问道。
刘虑之道:「大人当局者迷,宋公遣傅侍郎回返之意,恐怕得知消息的人多半能猜到其用意。」
刘穆之看了一眼儿子,长子刘虑之在自己面前向来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今日却主动向自己提及傅亮,看来是有话要说。
捋了捋胡须,刘穆之放柔语气,道:「虑儿,傅亮劝为父为宋公求取十郡,加九锡,你怎么看?」
刘虑之一愣,脱口而出道:「宋公为何如此之急。」
刘穆之轻叹道:「为父亦感突然,杨安玄未灭,若是宋公此时加九锡,若有万一恐怕再难回头。为父准备给宋公写信,劝他徐徐图之。」
「万万不可。」刘虑之急声道。
刘穆之不紧不慢地道:「为何?」
刘虑之轻吸了口气,放缓语气道:「孩儿幼时随大人读书,大人曾给孩儿讲过三国故事,当年魏武帝欲加九锡,荀彧阻之,今日之事与当年相同,大人千万不可学荀敬侯。」
刘穆之的手顿住,重新打量着儿子,欣慰地道:「我儿言之有理,是为父想差了,为父今日皆倚仗宋公,实不宜违逆其心意。汝能看清这点难能可贵,改日上朝为父便奏请为宋公加九锡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