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几乎没有任何炫技的拍摄手法,在我看来,很是符合本片的主旨:以纪录片般的准确性表现一次假想的太空营救。”
“没错,本片中的细节,简直多到了”刻意炫耀“的程度,几乎可以作为一本”火星生存手册!”
“电影中记录日期用的单位是sol,全称是martiansolarday,火星太阳日:火星上太阳起落的平均间隔。等于24小时39分35244秒,和地球的一天很是接近。”
“火星上种植植物也的确可行,根据历次火星车检测出来的火星土壤成分报告,火星土壤有足够的钠,镁,铝,磷,钙,铁,只是缺乏氮,而这正是人类粪便中的丰富成分。”
“所以添加了粪便的火星土壤的确可以种植植物,地球上的相关实验也证实了可行性。”
“在火星上种植土豆,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土豆差不多是亩产淀粉最高的作物。”
“只是土豆相比小麦,主要缺点就是需要大量的灌既。”
“而男主角生产水的方法,是用联氨(常用火箭燃料在铉催化下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然后小心的燃烧氢气获得水。”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至于电影中出现的利用核电池取暖,也是一个确实可以的方法!”
“影片中的核电池,严格来说叫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缩写rtg,影片中也提到了这个缩写)。”
“利用放射性衰变的热量进行温差发电,通常使用的同位素就是钚238。”
“钚本身剧毒,所以片中男主角也提到如果电池损坏那就“nohuman“了。”
“我只能说,这真的很严谨!”
“这是一部送给理工男的礼物,也是为科学送上的献礼!”
“在片尾答谢的环节,我看到了感谢华夏航天局的字样,看起来这位年轻的华夏导演,是从华夏航天局请来了专家为剧情保驾护航的,我喜欢这种严谨的做法!”
“这才是真正的硬科幻!”
为数不多的,真正被华纳请来参加《火星救援》首映的北美影评人罗尔夫·巴罗先生,坐在观众席上,认真的写出了这么一篇影评。
作为一位理工科出身,半路改行做影评人的绅士,罗尔夫·巴罗简直爱死《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了。
对任何一个工科男来说,这部电影都是能让他们高潮的作品!
电影中严谨的各种物理公式、化学公式,认真的科学细节,每一处都经得起推敲,每一处都像是彩蛋,引起了罗尔夫·巴罗的无数兴趣。
他毫不吝啬对这部电影的赞美,这不是一部来自遥远华夏的粗制滥造的烂片,这是一部精品中的精品电影!
这是过江勐龙啊!
不过,罗尔夫·巴罗才不会因为《火星救援》表现的太好,会对本土电影产生冲击,就谨慎的。
他甚至巴不得立马就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让更多人能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这个夏天,好来坞所有正在上映的电影,罗尔夫·巴罗觉得都比不上《火星救援》!
他想了想,又在笔记本上写道:
“除了来自真实的震撼,更打动我的是电影中华夏航天局地面人员的不懈努力,从上至下都体现出那个纯粹的华夏精神——求真,进取,永不放弃。”
“如果这是一部美式电影,华夏航天局换成充满了官僚气息的nasa高层。”
“那电影中群策群力得到的轨道方案,就会变成来自一个邋里邋遢,还带着典型非裔坏毛病的黑人,成为所谓的“英雄”!”
“科研集体的力量,在美式电影中,从来没有得到过正确的展示,只有华夏人才会做出如此公正的情节!”
“甚至,如果是美式电影,这个关键的救援方案也许还会被否决,得用宇航员的私人通讯秘密的传递给在回程半路上的荧惑号,然后剧情落入“正直下属“和“邪恶高层”的斗争,并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
“最终掌握正确救援方案的宇航员们获得成功,救回男主角,成为英雄,而高层不得不辞职!”
“这才是美式电影的标准结局!”
“还好,这部《火星救援》是来自华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