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火势已颓。
村内破败不堪,随处可见的荒芜。
村外悬崖边,独留一位纤瘦女子,形单影只。
其他人都有了去处,都拥有了希望,或忐忑,或期待,去面对新的生活。
现在村子没了,如蜗牛丢了壳,鱼儿离了水。
世界之大,哪里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黎书伫立于原地停滞不前,神色平静,像极了一座雕像,任凭风吹日晒自淡然。
不知过去多久,从身后传来脚步声,如梦中回响。
“黎老师,好久不见。”
心神一阵恍惚,她满脸不可置信,忍不住回头望去。
几步外,果然是魂牵梦绕的那人。
白衣男子瞥了眼村内景象,又将视线放在黎书身上,一步步靠近。
“面对我,还能保持如此从容,黎老师好修养。”
十几年后再见,那些不解,伤心早化作泡影,没有了追根究底的必要。
黎书渐渐缓过神来,一开口,出奇的镇定。
“陈年旧事,何必动怒。”
细细打量之下,女子应该过得不错,保持好心情能使人变得年轻。
常年远离城市喧嚣,融于乡村田野间,将皮肤保养得很好,不符合年龄的细致白皙。
看上去不过芳龄二十七八,谁能想到已年近四旬。
逐渐回过神来,白衣男子忽地轻嗤一声,“黎老师看上去孤单了些。”
黎书闻言上下打量白衣男子,眼波流转,随即微微摇头。
“整日以书为伴,倒不觉寂寞。”
“反倒是先生你,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孤独。”
这句话仿佛挑动了白衣男子的某根神经,声音变得攻击性十足。
“我很好奇,现在的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黎书有片刻的晃神,分不清现实梦境,往事如刀尖划上心头。
两人初见时,男子曾问过她同样的问题。
当时的回答致力于家乡贫穷建设,改变贫瘠思想,推动基础文化教育。
即便她深知能力有限,仍愿意奉献一生去完成。
可现在
见黎书答不上来,白衣男子笑了笑。
“怪我高看了黎老师,还是摆脱不了骨子里的蠢笨。”
“先生,这本就是我一厢情愿的固执,怪不了他人。”
黎书抬起头,笑靥如花,温柔了多少漫长岁月。
突然想起什么,她从布包里翻出成堆的信件,酝酿已久。
在村子住了这么久,最后值得带走的也只有这些。
那是她这十几年来,闲得无聊写下的信,有诉之不尽的琐事,也有老得掉牙的诗。
可惜的是,最后也没能拥有收信地址,乃至收信人。
白衣男子只是皱眉,没有接。
“说你笨不是没有原因,你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虚情假意,什么是别有所图。”
“还记得你发病那次?”
黎书怎么可能忘,那次她癫痫复发,村里人将她隔离,还不让她吃饭。
只有先生
“你想多了。”
“给你送饭,陪你说话解闷,只是为了向你请教教学方法,否则我有一万种方法救你出去。”
关于先生的能力,黎书从未质疑过。
可既然谈及过往,她很快就想到了那件事。
“那那之后呢?”
“村里人认定我中邪,是先生你,是你陪着我在村外冻了一晚上,还不停鼓励我坚持,告诉我不要放弃。”
寒冬腊月,几度冷得失去意识。
“直到现在,我也清清楚楚记得。”
语气满是怀念,诉不尽的情思。
白衣男子沉默了瞬,一时没想到合适理由。
黎书见状笑意愈浓,没有勉强,很体贴的转移话题。
“先生,我见到你的孩子了,跟你年轻时很像。”
白衣男子微微颔首,一言不发。
“相处不多,他也不喜欢按规矩走,反倒是破坏规矩。”
“看上去对什么也不上心,可真到了关键时候,值得信赖。”
“先生一直在祭祀的人是您的亡妻?”
最后一句来得突兀,却是真正想问的。
黎书从不会做揭人伤疤的举动,小心思一眼就能洞穿。
闲话到此为止,摆在她眼前的,还有无法逃避的归宿问题。
“以后有什么打算,还是想回村子?”
长久的沉默。
讲心里话,那不是白衣男子希望看到的。
即便他对黎书很有信心,也许最后仍会妥协,逐渐活成另一个温碧淑。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挣扎,同样的失败,如轮回般再度上演。
唯一的优势,也就比那老不死长寿,但思想早已嵌入那片土地的心脏,岂是人力可以倾覆。
所以,他给出了第二个选择。
“乌城,凤凰山观音寺,我已跟住持谈好,那地儿清净,也最适合你性子。”
见黎书略有动摇,白衣男子继续补充,“既是修行,没有优待。”
还是长久的沉默。
眼看男子面露失望,就欲转身离去,黎书像是鼓起很大勇气,嗓音说不出的颤。
两条路,她都不想走。
“先生,如果可以我想陪着你,直到老去。”
白衣男子没半分迟疑,脚步不停。
不知走了多久,他深吸一口气,驻足回头望去。
女子仍怔在原地,一缕余晖衬得无声泪珠愈发清晰。
“人生苦短,这辈子也就凑合着过吧。”
黎书不禁破涕为笑,小跑跟上前方步伐。
夕阳余晖将尽,拉长一道奔赴身影。
“先生,我想为你做饭。”
“嗯。”
“先生,我想为你洗衣服。”
“嗯。”
“先生,我还想与你生活在一起。”
“好。”
“那你能不能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哪怕是再骗我一次也好。”
白衣男子应声停下脚步,转过身,看进那双饱含期待的眼里。
难能可贵的是,十几年过去,那双眼眸仍保留着初见时的温柔似水。
时间,可以成全一切,同样可以毁灭一切。
他有些心神恍惚,嘴角不自觉泛起笑意。
“黎老师,遇见你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