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360°环向射界的105毫米榴弹炮!(1 / 2)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4112 字 2023-05-20

庄前鼎听到这个回答,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学过弹道学没有?”

“了解过部分终点弹道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学习过,学生美国留学之旅,便将弹道学纳入学习计划,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学习。”余华认真回答道。

弹道学隶属于应用力学分支,这是一门涉及多个学术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一切枪械和火炮的理论基础,后世将其分为内弹道学,外弹道学,以及终点弹道学三大领域,专门研究弹丸和发射体运动规律及相关现象。

或许有些复杂,但不重要。

一句话总结就是,如何从科学角度出发提高杀人效率。

目前弹道学发展处于中期上升阶段,内部划分与后世基本没有诧异,分为内弹道学,中间弹道学和终点弹道学,其中中间弹道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兴起,逐渐演变为外弹道学。

这是科研领域的尖端学科之一,由于其研究领域与军事武器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基本上弹道学专家要什么就给什么,投资上百万美元的实验室说建就建,不打一丁点折扣。

而研发经费高达四十八万美元的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其研发主要用途,就是用来进行弹道计算和弹道学研究。

如此重视弹道学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弹道学的研究水平决定军事武器水平,同样是762毫米口径的步枪,一个采用尖头弹,一个采用圆头弹,无论是精度还是杀伤力方面,都有极大的差距。

尖头弹就是弹道学研究的产物之一,而后世大名鼎鼎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贫铀穿甲弹,高爆燃烧弹等等,全部来自于弹道学的研究成果。

“能知道终点弹道学这个词语,已经难能可贵,中华基本没有建立弹道学体系,余华,有没有兴趣搞一个75毫米火炮项目?”庄前鼎闻言,心中愈发高兴,没想到余华真的了解过弹道学,现在,关于防弹衣的事情已经不重要,趁着这个机会,他忽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拉上余华研究一款75毫米火炮!

注意,是研究,而不是仿制。

至于为什么要专门拉上余华,原因非常简单,余华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极大程度提高研究效率。

“搞75毫米火炮?”余华听到这个想法,有些意外,不得不说,对这个时代的中华而言,研发一款75毫米火炮称得上大项目。

“对,你负责计算,我负责理论设计,争取半年之内就研发出一款75毫米火炮。”庄前鼎郑重点头,言语果断且认真。

庄前鼎的学术水平和知识储备处于顶尖层次,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系统性的学习过弹道学,从事75毫米火炮研发工作不存在理论限制问题。

唯一欠缺的东西,就是一个人效率太慢。

而余华的长处在于高效计算,从而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

“教授,这个项目理论上没问题,不过,学生并不建议进行。”余华面容严肃,一番思索过后,直言道。

“为什么?”庄前鼎并不生气,点头问道。

“教授,一来我们没有材料,不具备生产高强度炮钢的物质条件,二来学生认为75毫米口径火炮的威力偏弱,不如将口径提升到15毫米,我的想法是,研制一款战斗全重18吨级具有36°环向射击能力的1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度23倍口径,最大射程为14公里,采用牵引式运输方式。”余华面容认真,考虑一番,趁此机会向庄教授提出原本计划的15毫米榴弹炮方案。

15毫米轻型榴弹炮主要性能参数为:战斗全重25吨,具有革命性的36°环向射界,身管长度为23倍径,最大射程为14公里,采用常规榴弹有效杀伤半径达到2米左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