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听得连连称道。
几位年轻女医生也是一边听着,一边在小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
尤其是苏敏娟,更是听得如饥似渴。
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大学校园。
很快,张景开始继续讲述:“关于喘证的病因,差不多就是这些了,现在再来谈谈如何治疗吧。”
“中医治疗任何疾病自然都离不开‘辨证论治’这四个字。关于教材上所谓的标准分证论治,大家都可以在书上查得到,有兴趣的可以去复习一下,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苏敏娟显然有点儿误解张景的意思了,跟着说道:“教材上的那些内容都太过教条,临床上根本用不上,也不知道那些脑残编委是怎么编的。”
没想到,张景却摇了摇头:“苏医生,可不能这么说。教材上的内容本来就仅供参考,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直接套用的。因为临床中碰到的情况千变万化,不可能描述面面俱到。”
“其实不仅是教材,包括各位医家的论述观点,也切记不可生搬硬套。因为,虽然都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总结,但是,或多或少都带有个人的色彩,甚至是偏见。况且,由于每个人学识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保证观点百分百正确。”
“因此,我接下来分享的,同样仅供参考,权当给大家提供一种辨证治疗的思路而已。”
苏敏娟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杨主任也微微颔首。
张景这才开始继续说道:“首先,喘证最为常见的自然是在肺位,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言:肺位最高,主气,为手太阴脏,其脏体恶寒恶热,宣辛则通,微苦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矣。”
“治肺之药,当首推麻黄。对于麻黄这个药,很多人认为是温热之性,其实不然。张山雷所撰之《本草正义》言:麻黄,其性微温,非大温大热之比。专以轻疏见长,则不独泄散风寒,而亦可泄散风热,质轻而空疏,气味皆薄,淡泊殊甚,故轻浮上升,专泄肌腠。”
说到这里,张景突然停住了,对着苏敏娟问道:“刚刚杨主任有提到治喘第一方,即小青龙汤。苏医生,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方子以小青龙命名吗?”
苏敏娟思索了好一会儿,仍然回忆不起来,不禁尴尬地直挠头。
幸好,在坐的有位年轻女医生看不过眼了,起身替她回答道。
“因为小青龙汤的主药麻黄别名就叫青龙。我记得在中药房里看见过,麻黄颜色就是青色的,而且细长,轻薄,飘逸,如果不截断成小节的话,看起来就象真的青龙一样。”
张景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又补充道:“这的确应该是原因之一,不过,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刚刚那位女医生立马好奇的追问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叫黄帝化龙,坐镇中央,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